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与图一、图二和图三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史实(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和图四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白银流向示意图


——摘编自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解析材料一、二中白银流向的成因。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23-02-20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暨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它们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何不同?
4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一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丧失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三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五 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中国致力于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充分说明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造成清王朝在外交上不断丧权辱国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3)结合材料三指出:这里的“原则”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原则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5)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2022-02-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7年,清政府撤销其他口岸,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当时关税税率大体为进口税率16%,出口税率4%。1842年,《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商交纳进口、出口货税的标准须与英人“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争取关税自主、收回关税主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内容。1923年,广州政府拟收回海关用人管理权,英人因此派兵占领海关,中共中央号召各区及地方同志召集全体紧急会议,筹备联络各团体发起剧烈的排斥英货运动。1924年,恽代英撰文指出:“我们现有的关税制度,正是国际资本主义征服中国最重要的武器。”邓中夏也撰文指出:“欲救中国,必先收回关税主权。”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发动和精心组织下,北京3O多个团体召开关税自主国民示威运动大会。

——摘编自董振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关税自主活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关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关税自主而进行的努力,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很多国人都认为清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避免英吉利强盗的来袭,但是当我们翻开史料一看,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双方的战意其实都不高,战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摘编自《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据《孙中山全集》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屈辱与奋进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另一方面,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不断探索和抗争。

——摘编自郭大松《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并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探索和抗争的重大事件(各举一例)。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2)材料二反映的信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近代中国史不同的历史分期体现出不同的叙事体系,历史观念的更新也影响着历史分期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以1861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将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
(3)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020-10-15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

10 . 近代中国史不同的历史分期体现出不同的叙事体系,历史观念的更新也影响着历史分期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太平天国政权本身的农村政治并不能为中国提供任何资本主义因素,但起义者的战斗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打开一条可以施展的新格局。相比之下,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衡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午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维新派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挽救民族危机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改革,奋起救亡。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作者以1861年标志性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

(3)运用上述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