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属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105种,占24.2%,其中科技书籍比例上升较快。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知识分子关注西方科技B.中国近代科技体系最终形成
C.清朝政府培养大量翻译人才D.沿海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
2023-01-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2 . 近代中国入境旅游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旅游只限于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打开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大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入境旅游基本放开。到20世纪20年代,各种形式的入境旅游都有长足增长。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始了外交近代化B.中外交流范围逐步扩大
C.中国通商口岸逐步增多D.列强对华侵略逐步加深
2022-06-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补偿了鸦片被销毁的英国商人,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以进行国际贸易。另外,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这些港口中的每一个,均由不从属于中国法律的英国顾问管理。这些规定,致使中国客观上
A.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B.司法主权由此丧失殆尽
C.解决了鸦片的纠纷D.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
2022-05-15更新 | 271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838年,传教士裨治文、郭雷枢、伯驾等人成立了“中华医药传教会”,宣称“赐予我们的科学、病例调查和知识与中国人分享……推倒偏见和长期以来所抱有民族情绪的隔墙……为输入科学和宗教打开通道。”据此可知,传教士成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A.赢得中国人的尊重和信任B.平息中国人民对洋教的激愤
C.帮助中国更好的发展科技D.减少传播科学和宗教的阻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18次组卷 | 6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盖自关税协定制度成立以来,以进口税率之低,外国纷纷以其过剩制品输入我国而莫之能御,因以造成外商垄断之势力。而同时以出口税之不能免除,致应奖励对外贸易之物品,亦不能免税,此出口贸易之不能发达也。”这一制度
A.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表明关税起到保护国货作用
C.导致了我国贸易顺差出现D.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2022-03-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耆英在《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三天,主动对英国出让“领事裁判权”,认为让英国人管理英国人是免除争端最省事的方法。这本质上反映了
A.清朝吏治腐败B.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清政府奉行妥协外交政策D.清朝官员外交灵活务实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8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这种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侵入中部大河长江,并溯江而上,直达离江口约200英里的南京城。     

——据[德]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伦敦和利物浦的商界……希望:自1842——1844年签订的条约应予修订……中国关税应予重订;另外,所有的外国人均可进入大多数的港口,甚至可以沿河道和运河深入中国的内地。

——《两个世界杂志的年鉴》第7期(1856——1857

材料三: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据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英国的“远征”是哪次侵华战争?指出其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概括说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2022-03-0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丝茶生产的迅速发展
C.中国丝茶的质量提高D.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2022-03-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决裂,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安立甘教会,国王成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高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国王对教会是王权至尊。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也代表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族国家兴盛所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英国民众开始认为英国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到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达到了最高峰。学者们一致认为,伊丽莎白时代标志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

——摘编自蔡骐《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士大夫阶层的最初反应与历史上其面对外族进扰的反应并无二致,他们所关注的不是中国主权利益受到损害,而是传统华夷秩序遭到践踏。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国民众,用恩格斯的话说则是依然“保持平静,让皇帝的军队去同侵略者作战”。而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国家兴盛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原因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的表现。
2022-02-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普职融通部)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