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7年,清政府撤销其他口岸,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当时关税税率大体为进口税率16%,出口税率4%。1842年,《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商交纳进口、出口货税的标准须与英人“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争取关税自主、收回关税主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内容。1923年,广州政府拟收回海关用人管理权,英人因此派兵占领海关,中共中央号召各区及地方同志召集全体紧急会议,筹备联络各团体发起剧烈的排斥英货运动。1924年,恽代英撰文指出:“我们现有的关税制度,正是国际资本主义征服中国最重要的武器。”邓中夏也撰文指出:“欲救中国,必先收回关税主权。”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发动和精心组织下,北京3O多个团体召开关税自主国民示威运动大会。

——摘编自董振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关税自主活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关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关税自主而进行的努力,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2019-06-08更新 | 8896次组卷 | 57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以祝贺乾隆帝八十寿辰为名,派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到北京,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廷的拒绝。道光十七年到十八年(1837—1838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外交大臣巴麦尊表示:“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践行巴麦尊“先揍它一顿”而采取的行动并分析原因。
(2)材料二条文出自近代中国哪一不平等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条约所体现出的列强侵华方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9-20高三上·广东梅州·期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军人的威息,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识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中国既处于今日之世界,非努力打退侵略的恶势力,决无可以自存之理。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努力于外交的改进。废除不平等条约,已定有办法。关税业已自主。取消领事裁判权,亦已有实行之期,租借地威海卫已交还。租界亦有交还的。然在今日情势之下,此等又都成为微末的问题。我们当前的大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这些都不成问题;在大问题还没解决之前,这些又都无从说起了。在经济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更无生息的余地,资源虽富,怕我们更无余力可沾。在文化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亦断无自由发展的余地。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