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但须两得其平,秉公断结,不得各存偏护,致启争端。”上述内容体现了
A.美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的特权B.清政府抛弃闭关锁国政策
C.美国享有了片面最惠国待遇D.近代的租界因此条约形成
3 . 道光年间《防范夷人章程》规定:“夷人私带番妇住馆,及在省乘坐肩舆,均应禁止:夷人具禀事件,应一律由洋商转禀,以肃政体;禁在广州住冬,限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约束;不准汉人借领外夷资本,禁雇汉乳妈及买汉婢”。这些规定
A.迟滞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B.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入超局面D.维护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地位
2021-12-16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4 . 每两白银可以兑换制钱比,直隶1839年为1679文,1840年为1644文,1841年为1547文;浙江1840年冬为1600文,1841年2月稳定在1570文。这说明当时
A.各地银钱比价变化一致B.鸦片战争导致银贱钱贵
C.政府统一南北银钱比价D.五口通商影响银钱比价
5 .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出于策略需要,英国并未将领事裁判权列入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但是清朝官员却主动出让这一权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这表明清政府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6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欧洲人感到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的开放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那么大的贸易扩张……”,导致欧洲人未达到期望值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C.中国对外国商品的高关税D.中国满汉官员从中作梗
7 . 有学者认为,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废除行商制度、与英国协定关税、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英国因此实现了19世纪前期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学者意在说明
A.列强侵华有其历史必然性B.鸦片战争是中外因素共振的结果
C.清王朝腐败导致中国战败D.输出资本是英国侵华的根本动力
2021-11-23更新 | 778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蒋廷黻先生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xxxx签订后,当时的人最扼腕痛心的莫过于xx通商。……其实最应该让人痛心疾首的应该协定关税。”无知者无畏!从“制定税则”到“秉公议定条例”再到“一体均沾,协定关税”。蒋廷黻先生意在这一条款
A.促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B.有效减少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C.表明近代国家主权意识过于浅薄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9 . 《南京条约》签订后,耆英等人面见道光帝时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人民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已授予英国领事裁判权B.为了防止华夷杂处滋事
C.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D.迫切处理中英商务矛盾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