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研究认为,鸦片战争后形成了三角贸易关系,“以伦敦的金融市场为媒介,英国的产业资本在支付自身需要的美国棉花的部分价款时,因为美国购进中国茶的缘故,因而购入美国的汇票进行结算”,从而形成中、美、英三国之间的结算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鸦片战争后(     
A.中国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B.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瓦解
C.传统自然经济仍然根深蒂固D.中国卷入国际金融体系之中
2 . 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其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有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一词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合天朝体例。这表明当时
A.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外交B.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中国
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英两国利益冲突加剧
3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获取了内河航行权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4 .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出于策略需要,英国并未将领事裁判权列入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但是清朝官员却主动出让这一权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这表明清政府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清中期后茶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年出口量近40万担。五口通商后,洋商闯入广州、上海等地设行抢购茶叶,夺走了中国茶叶贸易自主权,打破了官商对茶叶的控制和专卖。为适应出口需要,老茶区深挖潜力,扩大生产规模,新茶区也不断出现。中国茶叶在19世纪80年代前,基本垄断世界市场。1870年至1876年出口稳定在180190万担之间,1877年突破200万担,并继续有所增长。然而繁荣掩盖着茶叶厘税太重、粗制滥造、流通环节太多、剥削加重等严重问题。1891-1920年出口从170180万担逐渐下降,1917年锐减至40多万担,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之日。

——摘编自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材料二   印度本不产茶,19世纪30年代初,英属印度始从中国引种茶籽茶苗,发展茶业经济,成立阿萨姆公司,不断引进茶籽种植。1848年,茶叶经济间谍福顿潜入中国内地,窃取了大量茶叶情报以及种茶和制茶的技术。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阿萨姆种也日益代替中国茶种。植茶公司日益增多,印度茶产量稳步增长。1872年,揉茶机制成并在阿萨姆茶业公司装置使用,机器制茶很快代替手工劳动。大规模的资本主义茶场及股份制茶厂占据绝对优势。1881年成立印度茶业协会,使印度茶业经营“进入普遍化、系统化及单纯化之时期”。1900年原茶业协会成立科学部,专门研究茶叶生产制作。至20世纪初,印度成为世界头号茶叶生产、出口大国,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50%以上。

——摘编自陶德臣《英属印度茶业经济的崛起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茶叶经济崛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印度茶叶的发展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6 . 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2021-06-09更新 | 1267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论者指出,鸦片战争后,被以规则意识为先的西方海洋文明叩开大门的中国,没有能够找到同化外来海洋文明的途径与办法,反而更多地发觉有被海洋文明同化的威胁。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传统文化面临严重危机B.与西方的交流日益加强
C.吸收西方文明焕发生机D.全面融入世界发展趋势
8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采取两大军事行动:即攻占定海和封锁沿海,但东南沿海各地送京的战报中,对于前者各地官员都有反映,而对后者各地的奏折基本上未提到,英军不久也撤销封锁。这主要是因为
A.地方官员愚昧无知B.中国的经济形态与英不同
C.英军封锁自断补给D.封锁沿海对战局毫无影响
9 . 如图是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塑造的一尊林则徐夫妇蜡像。关于英国人塑造蜡像原因,清政府驻英副使刘锡鸿参观后认为英国人非常敬重林则徐“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的品格:王韬认为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放在蜡像馆门旁显眼处,竟然成了一个门卫!感到莫大耻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刘锡鸿站在清政府立场上看问题,不足为信
B.王韬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缺乏现代气息
C.评价历史易受研究角度的影响,有一定主观
D.历史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任由后人评说
10 .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019-01-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