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2020-10-15更新 | 617次组卷 | 43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梅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国家立场决定了战争的性质
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2020-01-18更新 | 411次组卷 | 4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海关征税标准是4%,但外国商人在广州卸货必须打点红包,费用占进出口货物的10%—4%.《南京条约》规定进出口“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最后确定为值百抽五原则。据此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
A.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有所增加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C.广州的腐败问题得到了解决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019-11-02更新 | 505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2017-09-08更新 | 713次组卷 | 65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