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清政府腐败落后
C.缺乏国际制约机制D.英国具有经济、军事优势
2021-10-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2 . 晚清官员梁章钜说,“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倘若外番并援英夷之例,亦于滨海各省请分设马(码)头,则又将惟命是听乎?”梁章钜的愤愤不平的现象发生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B.甲午战争之后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之后D.鸦片战争之后
3 . 鸦片战争爆发后,在福建厦门,人民机智灵活的斗争使英军不得不逃往鼓浪屿;在宁波、镇海、定海,人民奋起反抗致使英军损兵折将;在靖江、扬州、松江、瓜州等地,人民的斗争给予英军以不同程度的打击。这说明,鸦片战争.
A.促使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造成爱国与忠君思想相分离
C.刺激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萌生D.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
4 .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D.学习西方技术
2021-09-25更新 | 267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5 . 蒋廷黻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存在于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协定关税,不反对租界;他们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反对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现象表明士大夫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C.不支持清政府卖国行径D.缺乏近代国家观念
6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21-07-24更新 | 743次组卷 | 94卷引用:江苏省仪征中学2018届高三10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7 . 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是将战胜者置于战败者之前。而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文原件序言第一句是“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在条约所有涉及中英双方的表述中,均把清政府排在前面。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闭关自守政策B.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C.遵守近代外交规则D.维护传统宗藩关系
8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1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9 . 有学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针对在中国的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自己,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列强由此轻易地取了
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通商口岸传教权
2021-06-28更新 | 691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某同学进行“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学习,完成如下笔记,其内容属于
A.战争的背景B.战争的导火索
C.中国战败原因D.战争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