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縻”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D.近代民主国家意识觉醒
2 . 某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法律基础,以中西共治为内容,以租界和海关外籍税务司的设立为标志而建立起来的。该体系只有用炮舰外交才能维持,中国的主权在条约中不断受到损害。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
A.使外交近代化逐步实现B.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C.是传统外交的另类形式D.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文明
3 . 恩格斯说:“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予以阐释。(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12-1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老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诸葛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习近平


以上名句蕴含着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述充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时人在《整顿丝茶策》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洋人从此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对这一现象理解 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B.使列强借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
C.有利于中国拓展海外丝茶市场D.导致了城乡经济凋敝生产萧条
2021-11-04更新 | 530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爆发后,在福建厦门,人民机智灵活的斗争使英军不得不逃往鼓浪屿;在宁波、镇海、定海,人民奋起反抗致使英军损兵折将;在靖江、扬州、松江、瓜州等地,人民的斗争给予英军以不同程度的打击。这说明,鸦片战争.
A.促使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造成爱国与忠君思想相分离
C.刺激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萌生D.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
7 . 1841年8月,英军侵略厦门,当地防御的清军共计5680人,但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因绿营分属不同指挥系统,导致4300余人中参战者不足2000人。这反映出
A.民众的民族意识缺失B.清政府政治上腐朽不堪
C.清政府缺乏主权意识D.清朝军事制度有待完善
8 . 读如图清朝(部分时期)平均每石米价变化示意图(单位:两),据此判断,18世纪30年代后米价加速上扬的主要原因应是
A.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B.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的进步
C.列强侵略引发物价上涨D.人口增长与外贸的持续出超
2021-04-07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在虎门收缴鸦片时曾作出论断:“即其(英国)船坚炮利,亦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即除却鸦片一项,专做正经买卖,彼亦断不肯舍此马头。”据此可知,林则徐
A.错误判断了战争形势B.高度肯定了清军实力
C.客观分析了战争诱因D.积极践行了商战理念
10 . 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以茶叶为武器制裁他人的状况。据此判断
时期状况
清朝以前以茶治边是王朝制衡边疆民族的传统政策
乾隆时期利用茶叶武器成功击退了俄罗斯
鸦片战争期间从皇帝到一般官员认为利用茶叶可制裁英国人令其俯首听命,永绝鸦片之患,阻止白银外流

A.茶叶武器为古代中国的主要制裁手段
B.茶叶武器使中国在外贸中占据优势
C.清朝政府已经对英国有了清晰的了解
D.清政府固守原有观念未与时俱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