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1)比较礼单一、二,分别说明中英两国的外交目的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3)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见下图)

(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2 .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没有送出的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从中我们不能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A.清政府闭关锁国,骄傲自大
B.林则徐主张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
C.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
D.林则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3 . 历史图片往往能真实地折射大量的历史信息,以图说史是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与哪些侵华战争有关?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有一场著名的海战,其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此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涉及江苏的城市是哪个?该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什么?
(3)图四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哪次战争、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4)由上述图片串起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材料二

大总统誓词                                      中山陵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二中图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为什么怎么说?
2019-01-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二: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请回答:

(1)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一句话概括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第二幅图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抗战,有人说是八年抗战。你赞同哪一种,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8-11-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宋以来,东方世界便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以同源文化、同质制度为根基的亚洲经济图。所谓“中央文明”或“中央帝国”,绝非仅仅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很少利用自己的宗主地位和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奴役和掠夺体系内的朝贡国;大多数时候,朝贡在经济上是无利可图的,甚至成为王朝的负担。在封建权责资本体系支配下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内敛型体制,以“德治”为维系手段。

——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

材料二 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三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向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方世界形成的经济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兴起“世界主义论”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思潮对世界发展的意义。

2018-11-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安丘市2019届高三10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A.官员出身逐渐发生变化
B.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C.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D.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2019-01-01更新 | 285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面是19世纪30年代亚洲地区某种贸易的“三角关系”示意图。该图能够反映出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B.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手段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D.中英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
9 . 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边两个图表,下图一(清初时期)至下图二(清中叶时期)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变化。你认为图中的某国应该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018-12-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石屏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不少吏书记载了海事活动。《晋书扶南传》记载,孙权于赤鸟午间派遣康泰、朱应出使扶南(夸柬埔寨、老挝南部、越南南部、泰国东南郝一带)。贾耽《海内华夷图》记述唐代著名航线“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直通波斯湾,全长14000千米,是举世无双的国际航线。扬州、明州、采州、广州等对外贸易大港亦应运而生。当时,广州港可以停泊上千艘大小海船,“番坊”聚集12万外国商人、水手和家属,于是在此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按规征收关税,接待保护外国商人等。一直到元朝为止,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大都持着开放和鼓励的态度。

——摘编自刘兴诗《中国古代海事活动与海权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其作用。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清朝部分大臣认识到“今我国通商各口无论长江内河、苏杭二州,皆任洋商轮船往来,是船业之利几尽为彼族所夺矣”。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挽回江海已失航利。”鉴于轮招招商局的发展势头,为收回更多的航海权益,清政府解除了航运业的禁令,由此又带动了一批民营轮船商行的兴起。中法战争后,光绪帝发布上谕:“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应援,何至处处牵制。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由以大治水师为主。”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街九,统一海军指挥权。1889年,海军衙门要求沿海各省一律创设水师学堂。

——摘编自谢茜《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海洋战略的演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我国海洋事业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