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2023-05-19更新 | 509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 贵阳九中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联合考试(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鸦片战争后,广东、福建地区的农家手工织布已经基本上采用进口洋纱,以至于“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但据上海、江苏、广西地方志记载,当地“纱线均手车所纺”“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布料多为土货”。这些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变动更加迅速B.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开埠通商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长江流域发展模式相对滞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鸦片战争前,丝的出口每年最多只有一万多包,一般只有几千包,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加到二万二千包;战前茶叶出口每年大约五千万磅,而道光二十六年超过八千万磅。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改变B.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
C.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D.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4 . 1843年开埠前,上海县人口只有50万;1862年,上海仅市区人口就达300万,外来移民占80%以上,既有周边地区的移民,也有英法美等国的侨民。1846年,上海出口货值仅占全国总量的16%;1865年,上海占全国对外贸易份额的45%。1913年,外企在上海的总资本达6346万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0.34%;20世纪30年代,约46%的外国投资集中在上海。短期内,上海的跳跃式发展
A.表明城市近代化开始起步B.反映近代上海社会风气彻底西化
C.缘于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D.说明传统城市已经转向近代城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爆发后,在福建厦门,人民机智灵活的斗争使英军不得不逃往鼓浪屿;在宁波、镇海、定海,人民奋起反抗致使英军损兵折将;在靖江、扬州、松江、瓜州等地,人民的斗争给予英军以不同程度的打击。这说明,鸦片战争.
A.促使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造成爱国与忠君思想相分离
C.刺激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萌生D.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46年至1856年的十年中,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和生丝几乎连年递增,茶叶从1846年的46746千磅递增到1856年的63278千磅,生丝从20270包递增到58551包。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手工业品深受英国人喜爱
C.中英贸易中国处于顺差地位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4-01-02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
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
2019-03-07更新 | 1061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贵阳九中贵州省实验中学贵阳二中贵阳八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材料二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其实他们牺牲了国家的主权,贻害不少。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关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关税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中中国的关税政策。
9 . 鸦片战争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五,比以往的自主关税略高,他们认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南京条约》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C.自给自足的经济发挥优势D.清政府积极维护关税主权
10 . 与前代相比,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展到欧洲诸国,与周边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则逐渐削弱,但政府依然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这表明清政府
A.清醒认识国际关系格局B.审时度势、维护国家版图完整
C.沿用朝贡外交笼络列国D.不识时务、拒绝顺应世界潮流
2021-02-28更新 | 25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铜仁、六盘水市、黔南州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