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马克思说,自1842年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形成了特有现象:中国出产的茶叶和丝向英国的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英国工业品输入中国的数额整体来说却停滞不变。这一局面( )
A.反映了马克思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B.表明中国的传统经济继续引领世界
C.体现了自然经济主导下中国市场特色D.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出超地位
2 . 道光年间《防范夷人章程》规定:“夷人私带番妇住馆,及在省乘坐肩舆,均应禁止:夷人具禀事件,应一律由洋商转禀,以肃政体;禁在广州住冬,限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约束;不准汉人借领外夷资本,禁雇汉乳妈及买汉婢”。这些规定
A.迟滞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B.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入超局面D.维护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地位
2021-12-16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3 . 鸦片战争后,时人在《整顿丝茶策》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洋人从此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对这一现象理解 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B.使列强借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
C.有利于中国拓展海外丝茶市场D.导致了城乡经济凋敝生产萧条
2021-11-04更新 | 530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道光帝起初并不愿意订约,但虽“愤闷(懑)莫释”。也“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在他看来订立条约是中国“相待以诚”,“从此通商。永相和好”,对方“亦应以诚相待”。这反映了清政府
A.具备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极力维护天朝大国心态
C.主动抛弃闭关锁国政策D.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下列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020-09-03更新 | 371次组卷 | 5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代前期,伴随着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失败,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十一口(营口、烟台、台南、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甲午战争失败后开放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走势是
A.从西部逐渐到东部B.从北方逐渐到南方
C.从内地逐渐到沿海D.从沿海逐渐到内地
7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020-01-10更新 | 1773次组卷 | 3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下列文献能够见证“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自卫抗战声明书》
9 .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
①“早期启蒙”模式
②“冲击——反应”模式
③“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
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10 . 鸦片战争后,清廷财政支出激增,于是为增加收入而广开捐例。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台以下均可捐纳获得官衔。到清末时期,各省捐纳人员已多得无法安插。当时广开捐例
A.有利于平息当时社会矛盾
B.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是近代官职制度的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