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战后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B.协定关税C.取得领事裁判权D.割占香港岛
2 .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
2021-11-22更新 | 496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0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一上学期学段考试历史卷
3 .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B.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C.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该经济数据是外国人所统计,所以不可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中国在与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触过程中,也开始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进程。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主又统治制度的没落与腐朽,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与西方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强盛之途,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一般而言,近代思潮主要是以作为时代主导意识的观念形态的变化为其演进标志。在我们看来,将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之后、五四运动前后和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观念形态的变异或发展,看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几个阶梯,从其前后的延续和区别中把握思潮的总趋势可能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彭明、陈教《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走上了解和学习西方道路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趋势和总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认识
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代前期的196年中,海禁不过39年,其余157年的海外贸易基本上是开放的。……规定海外贸易在些时最大的港口广州进行,本身就是一种开放,而在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地国家,中国商人均不受“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限制。

——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5年第4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打“闭夫锁国”政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对外政策,你认同材料一、二的哪一观点?请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仅列出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7 .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020-11-2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2019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初期,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白河口。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这说明道光帝(  )
A.运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争端B.力图有尊严地结束战争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出卖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
B.闭关锁国政策使鸦片贸易受阻
C.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
D.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
10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08-09更新 | 286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宜宾南溪区二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