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
A.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
C.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D.文化差异使列强不愿意与国人相处
2020-04-25更新 | 219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09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和国家出路的探索
2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恙”。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B.林则徐的报道较为客观
C.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D.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
3 . 如表为1842—1858年《筹办夷务始末》中外交辞令统计情况。这说明当时
类别外交辞令
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等
对西方国家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装骜不驯、夷祸、狼狈为奸等
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驭夷、顺其性而驯之等
西方对中国态度情词恭顺、仰赖天思、俯首听命、真自悔过、乞恩、四夷来服等

A.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B.西方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D.清延固守传统华夷观念
2020-04-14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5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
4 .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新海关制定的出口关税高于5%,而进口关税则低于5%。比如茶叶出口关税每担2.5两,但国际市场的茶叶价格每担从未超过50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中国关税完全被列强控制B.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C.中国海关逐步走向制度化D.进口关税诠释了侵略者的意图
2020-03-27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5晚清政府统治下的民族危机和民族觉醒(1840-1911)
5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020-01-10更新 | 177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5晚清政府统治下的民族危机和民族觉醒(1840-1911)
6 .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
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2019-12-26更新 | 5137次组卷 | 29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6题
7 . 19世纪40年代以来,对于西方国家在华所攫取的某种权益带来的危害,时任地方官员黄恩彤曾说:“列强在西洋则不无蛮触之争,在中国则隐有辅平之域”;近代外交家薛福成也评论道:“西人始来不过一二国,中国不知其牵率而至者,如是其众也。”材料中所指的权益,列强首次获得源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12-10更新 | 21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5晚清政府统治下的民族危机和民族觉醒(1840-1911)
8 . 下表为1844—1856年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年份广州上海
18443340480
184725301100
185016701190
185310501720
185617303190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对外贸易逆差严重
C.对外贸易中心发生变动
D.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鴉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即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五口通商大臣”。它并非专职,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以后转由两江总督负责。其名义上是处理“通商事务”,但实际上是办理外交事务。第二次鴉片战争以后,清廷官僚体系的变化更加明是。一批现代化的官僚机构——总税务司(官名,掌管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政府专门负责外交、通商、海关等涉外事务的机构)等陆续成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外交机构变化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
2019-10-08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小卷-专项06-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0 . 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引导宣传
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C.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D.自然经济的解体
2019-09-27更新 | 403次组卷 | 2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文化史-考点32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