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惊魂甫定,与刚刚结束的一番遭遇相比,12年之后的事是很渺茫的。王朝中人正窃喜于‘万年和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依旧。”这一番遭遇(     
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使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内地
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2023-02-07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
嘉庆朝(1790—1820)744
道光朝(1821—1850)14119
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
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
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
3 . 1841年,道光帝在革了琦善职务的上谕中说:“(琦善)被人(指英军)恐吓,奏报粤省情形,妄称地利无要可扼,军械无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坚,摘举数端危言要挟,更不知是何肺腑!如此辜恩误国,实属丧尽天良。”这表明
A.清军战败是因为大臣谎报了军情B.中英两国关系日益趋向紧张
C.道光帝为维护天朝体面寻找借口D.中国在远东的主导地位丧失
2022-04-17更新 | 35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4 . 《南京条约》是按照西方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以两国君主的名义拟定的。但是,在当时部分清朝大臣看来,将大清皇帝与英国女王这种“夷妇”并书是奇耻大辱,立此条约无法向历史“交账”。这说明这些大臣
A.反对签订《南京条约》B.力争国家主权的完整
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D.看清了英国侵华本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耆英在《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三天,主动对英国出让“领事裁判权”,认为让英国人管理英国人是免除争端最省事的方法。这本质上反映了
A.清朝吏治腐败B.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清政府奉行妥协外交政策D.清朝官员外交灵活务实
6 . 中英《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该条款
A.是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对等贸易的待遇
B.激化了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C.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便利了英国扩大在中国的特权
7 . 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据此可知,该“条款”指的是
A.割让香港岛B.关税协商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8 . 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张馨保(《林则徐与钦差大臣》):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热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
上述两种观点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2020-07-03更新 | 427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材料表明近代中国
A.通过运用国际法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
B.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
C.领事裁判权的丧失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D.在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下转变了外交观念
2019-09-01更新 | 1564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2019-01-30更新 | 4019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