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数量猛增,内容上不像以往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大幅度增加中国时政评论、贸易与商业新闻和评论、商业广告等内容。这些变化
A.符合西方扩张在华利益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深入
C.提高了基督教的影响力D.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2 . 《十可虑奏》是清朝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鸦片战争失败前夕上的奏折,总结语是“凡此十端皆属必然之患,亦皆属莫解之忧,若不早为筹划,则国家之事岂容屡误。臣病躯楮柱,心急如焚,寝食俱废,辗转思维,并无良策”。这一奏折
A.暴露出统治者御敌能力不足B.体现了地方官主权意识缺乏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D.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
3 . 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
A.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D.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
4 . 下图是位于广东虎门的一座纪念碑,纪念的是近代史上的(       
A.林则徐与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D.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英鸦片战争开战之初,广州军民多持观望态度,但自英军攻城以来,民众由冷漠、恐惧到抗争,1842年,广州城西北并东路学社均有团练,到1847年以后,广州城内粤秀、越华、羊城三大书院也组织街约团勇“无事则负耒力田,闻警则操戈御侮”。广州民众的抗争说明
A.清政府彻底丧失了民心B.知识分子充当了反侵略先锋
C.民众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中英两国军事力量存在差异
6 . 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制定了《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上海租界地出现了类似西方自治政府的市政机关,租界制度形成。1864年,英国公使致各领事书中说,“租界地与英国政府,并不容许其(指领事)管辖该地,该地仍属于中国之主权”。据此可知
A.租界制度的施行缺乏条约依据B.英国遵守与中国签订的条约
C.英法美在中国的利益达到平衡D.清政府力求修改不平等条约
7 .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下列条款中,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银元D.中英协定关税税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