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何看待晚清历次对外战争
时代主要观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姑息迁就必会引来更大祸患:“俄约甫定则议琉球,琉球未归则议越南……欲长治久安,非出于一战不可。”不能获胜,战也有益:“知我创痛之所在,则上下卧薪尝胆,易辙改弦,或犹未晚耳。”
列强船坚炮利和中国衰弱,对外和好,避免战争:“方今发捻交……中国实自顾不暇,苟可与洋人相安无事,不宜轻开衅隙。”“战守无具,不能不以和,允为御侮长策。”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认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根本问题是实现近代化,就是要学习西方,至于抵抗侵略,则不是当时能做和应做之事。
20世纪5070年代近代中国面对列强挑衅,要奋起反抗,绝不乞和,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赢得最终胜利。
20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在落后的情况下,要以理约束自己,争取以条约和法理约束列强,避免战争

概括表格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2021-08-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代人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两代人之间对社会巨变所持的不同看法,导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矛盾和冲突,这就是“代际冲突”。代际理论对于深入探讨近代中国巨变时代中的思想文化冲突现象而言,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工具。

——摘编自焦润明《代际理论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代际理论”的理解,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证。(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解,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 . 材料 闭关时代的中国,不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逐步侵入,迫使中国开放大批的通商口岸,清政府才不得不审时度势,设置了分掌南、北通商和交涉事务的南、北洋大臣。南洋大臣的前身是五口通商大臣,五口通商大臣变为南洋大臣的过程中,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几曾兼任,又历经兼职--专职——兼职的两度更改,历经演变,最终为两江总督例兼的定制。北洋大臣的前身是三口通商大臣,北洋大臣的演变不像南洋大臣那样复杂。三口通商大臣变为北洋大臣的演变过程,则只有一度的更动便由临时差遣的专职成为直隶总督的兼职了。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相比,设立更早,所管口岸更多,按照一般道理职权也应该更大,但是实际上,北洋大臣的职权是高于其它总督包括南洋大臣在内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全国通商外交的最高机构,按说南北洋大臣是其下属,该受其指挥,但是依照清王朝绝对集权制的定例,南、北洋大臣是由皇帝直派的,原则上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和总理衡门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理衙门对于南、北洋大臣,只是备顾问和代传达两事而已。

一摘编白张徐乐《浅析南、北洋大臣的演变及其职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政府增设的南、北洋大臣在其演变及职掌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洋大臣的设置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材料二   只有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他认为开放通商,密切与西洋的关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自己振作。在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这点上,他是先驱者。

——袁南生《近代不平等条约另一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而非如近代西方那样的国家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l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汀《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蒋介石成功出席开罗会议,并于会后发表《开罗会议宣言》,“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表明国际体系平等地接纳了中国,中国第一次以一个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说明其与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6 . 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阅读以下有关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烟)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耗其财,弱其人。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纪》上

材料二鸦片烟在康熙初以药材纳税。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前,每年多不国二百箱。及嘉庆元年(1796年),因嗜者日众,始禁其入口。嘉庆末,每年私鬻至三、四千箱。”道光六年(1862年)“设巡船之后,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每年二万箱)”到1837年,鸦片走私“遂至四、五万箱矣。”

材料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力”。

——据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就材料一、二来说,概括指出鸦片烟毒泛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阅读材料四,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是如何被迫满足外国贸易发展要求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