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清政府曾试图以全免关税来替换条约中公使驻京等条款,此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9-03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材料二 列强入室……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材料三 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


(3)根据材料三,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
3 .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 下图为某时期的《通商口岸分布图》,其格局形成最迟不晚于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60年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这对位于西城区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大门两侧的石狮,是1929年北平图书馆建馆时移置于此的圆明园残余石刻。1860年劫掠圆明园的主要侵略者是
A.英法联军
B.俄国军队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6 . 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扩张手段
D.增开更多通商口岸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的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应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

(3)依据所学知识,谈谈“条约缔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与英国割占中国领土的不同点在于
A.为了商品输出的需要
B.为了满足扩张领土的野心
C.为了资本输出的需要
D.为了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2018-11-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12课鸦片战争
9 . 如图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甲午中日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