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该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同文馆C.军机处D.外务部
2 .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019-01-30更新 | 2301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4 . 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言论内容出处
19世纪5O年代初一个在中国的3个省份中住了1O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人会承认我们的布和他们的布一样好。就我对于布的知识而言,他们偏好土布是正确的。杨贤镐《外贸史资料》
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说:“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B.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D.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A.打开中国门户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2021-08-27更新 | 578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一行为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B.彰显朴素的民族情怀
C.反映了战术的单一性D.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
2020-05-22更新 | 536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如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2022-04-03更新 | 233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2019-12-11更新 | 506次组卷 | 6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可能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01-24更新 | 605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