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因修约被拒,列强发动了对中国大规模侵略战争;战后,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列强实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据此可推断该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4年,包令正式出任英国驻华公使。包令受命期间。外相克勒拉得恩伯爵于同年2月13日向他下发了英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调令一“ 修约",修约内容如下: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啼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规定不得在外国进口的货物上,和为向外国出口而购买的货物上,课征内地税或子口税....争取英国国主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包令于4月25日照会叶名琛,提出修约的要求。修约遭到叶名琛的拒绝。英方提出所谓“修约”即是对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合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引中英(虎门条约》第8款:“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公允。

——摘鳊自李晓峰(第二次鸦片战争若干问题一 以“修约”、 “换约”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4年英国提出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清政府拒绝英国修约提出三条合理性的理由。
3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修约作出表态:"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就令勉强试办,终必无成。”到光绪年间,官员们明确从国际法的角度,来检索此前所订条约的失误。这表明晚清政府
A.逐渐产生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通过修约追求国家的独立自主
C.对近代条约体系认识较肤浅D.反对列强以强迫手段签订条约
2021-07-2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道光后期开始,长江流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贸易路线由传统的“京广大水道”构成的南北纵向路线,转向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路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外来经济势力的渗透C.交通工具的进步D.京津地区社会动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6 . 马克思曾针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天津条约》的影响评论道:“实际上从这次海盗式的英中战争中取得实利的唯一强国是俄国,英国根据条约所得到的商业利益是很微小的。”马克思得出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俄国
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B.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C.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D.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7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19世纪50年代,《南京条约》以及法国和美国与中国签署的条约届满,需要重新谈判。以上三个条约国坚持要求允许其外交官常驻中国首都,中国人百般拖延,没有哪个清朝官员愿意在常驻外交使团的问题上做出让步。”清朝官员如此态度主要因为上述三国所提要求
A.严重侵犯了中国政治主权B.冲击了传统夷夏秩序观念
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决策层D.暴露出条约的不平等性
8 . 晚清大臣何桂清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订立后,又向咸丰皇帝明确提出,“驭夷之术,不外待之以礼、示之以信二者”。“将天津所定条约与上海所订善后章程,通行经办通商各衙门,一体知照。”并且得到了咸丰的谕准。材料说明清政府
A.内部存在着重视条约倾向B.严格要求外国侵略者守约
C.外交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D.制造些摩擦摆脱条约束缚
9 . “1859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银币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五车银币有可能来自于
A.《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B.《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C.《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0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平等的外交观念已经形成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外交心态由自大转为自卑D.“师夷长技”已成外交共识
2020-05-04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