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如表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格。这反映出(     
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5211
18646331
18735813117

A.税务部门工作日趋复杂繁重B.中国的海关税务日益近代化
C.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D.西方列强在华竞争日趋激烈
2022-11-19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针对列强 1854年提出的修约要求,有官员提议:莫若将计就计,由长江直至汉口设立码头,势将无从阻止。这一提议没被清政府采纳,反而受到“ 上谕” 申斥,朝廷对付洋人, “ 示以抚绥之恩,折其虚之气,俾不致更萌妄念,方为妥善” 。这反映了(     
A.部分官员洞悉列强侵略本质B.清政府着力维护国家主权
C.天朝上国观念影响外交态度D.内忧外患促进政府政策调整
2022-11-12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的朝贡体制逐渐被西方列强的条约体制所取代。自19世纪60年代起,国际法正式输入中国,新式学堂陆续开设国际法课程,清政府也日益重视将国际法的相关知识运用于外交实践。以上信息表明当时中国(     
A.充分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B.系统学习和掌握国际法知识
C.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渐趋平等D.外交体制由传统向近代转化
4 . 1858年,清廷派钦差大臣与英法谈判,希望通过减免关税来消弭《天津条约》的某些条款,如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条款。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     
A.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权益B.固守天朝观念昧于世界大势
C.逐渐实现了外交近代化D.已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主要表明当时的中国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政府开始建立总理衙门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022-06-01更新 | 129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68年,英美领事与上海道订立了《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该章程规定:“凡不作商人之领事馆及为其服役并雇用之人,未得该领事馆允准,不得拿获。”之后,列强还设立了领事法庭、领事公堂、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等在华审判机关。这一系列举措
A.完善了中国近代的司法制度
B.使中国在涉外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
C.促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D.表明清延主动寻求外交的近代转型
7 . 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A.逐步遵从国际外交规则B.试图主动融入世界舞台
C.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高D.已成功向近代外交转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人下的美国形象(节选)

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带有"夷族"色彩的"兀兴腾"统一改译为"华盛顿",并把华盛顿比之于陈胜、吴广。
郑观应《易信》(1875年)认为"美国秉性守礼,风俗庞厚,与中国素无猜嫌,积极主张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
崔国因《出使美日秘日记》(18891893年)对美国议院制度赞赏有加,认为"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焉耳"。
邹容《革命军》(1902-1903年)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蓝本,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方案。

——摘编自贺昌盛、黄云霞《被塑造的"他者"——近代中国的美国形象》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25更新 | 46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道光一朝的君臣在有关对外条约的谕旨和奏折中充斥着“恩赏”“推恩”“新恩”等外交语言;之后在中外条约关系的实践中,清政府官员往往用诸如“以求两益”“互得利益”“互惠互利”的表述。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追求利益外交B.与列强关系趋于平等
C.洋务新政成效显著D.天朝上国理念的动摇
2021-12-30更新 | 49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
时间事件文献
1759年乾隆皇帝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用中文向清政府申诉而被流放,其中文老师直接被处死。原因是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旧中国杂记》
1858年“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被判了死刑!《天津条约》第51条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B.西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C.中国华夷观念的改变D.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