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438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2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509次组卷 | 7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05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
3 .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为商埠后,武汉对外贸易急剧增长。20世纪最初10年,汉口的外贸总额保持在白银13000万两上下,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C.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2022-06-04更新 | 39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7专题近代中国的阵痛与转型(1840-1894)(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主要表明当时的中国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政府开始建立总理衙门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022-06-01更新 | 129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两广总督叶名琛根据在香港搜集到的错误信息,认为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国击败,背负巨大战争赔款,根本无力入侵中国。于是叶名琛将两广清军主力投入对农民起义的镇压中,导致英军入侵时广州几无防御力量,叶名琛也因此被俘。材料表明,清朝
A.民族主义尚未完全觉醒B.满汉官僚轻视世界信息
C.洋务运动不能挽救统治D.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
6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骂英夷“性同犬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颇知西人亦有“素重信义”的一面,该观点得到当时部分官员认可。这一现象的产生
A.反映了中体西用的理念B.取决于列强侵略的加深
C.体现了对西方的客观认识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分化
7 . 1860年“庚申之变”这个名称本身就说明,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拒却的变化正在发生。尽管在开始的时候,这种意识还朦胧地孱杂着种种臆测和附会,但比起鸦片战争之后十几年中浑浑噩噩的天朝旧梦来,终究是另一番境界了。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促使清政府政治革新D.引起中国社会思想变化
8 . 1867年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赵烈文做此判断的依据是,当时(       
A.地方独立性增强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各军阀拥兵自重D.西方经济文化侵略深入
9 .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这表明
A.俄国强烈反对英法侵略中国B.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开始出现
C.西方列强在华矛盾得到解决D.中国边境的领土安全存在隐患
10 . 1858年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其中第七条规定:“英商不论向内地输入或由内地出货物,应纳的子口税都要交给起运口岸的海关。”这一条款(     
A.体现了中国关税征收的简化B.反映了英国扩大商品输出的企图
C.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
2022-03-2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