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试图拉拢美国一同侵华,但美国则拒绝了这一提案。对此美国国务卿菲什向驻华公使镂斐迪指示: “你要向中国表示美国的诚意⋯⋯同时,清政府须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承担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巩固其在华条约体系B.列强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
C.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状态D.美国捍卫了领事裁判权
2023-10-0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
时期“夷”的解读
1643年版《辟邪集》“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夷”
1832年《中英外交文书》“barbarians”(野蛮人)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序》瀛寰之奇士,城外之良友
1858年《天津条约》将“夷”改称为“洋”
A.战败促使国人观念转变B.向西方学习成为了主流
C.传统夷夏观念土崩瓦解D.近代外交意识逐渐萌发
3 . 历史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几经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基本情况
第一
阶段
1949-1965建国初期,中学历史课程以老解放区教材为主,世界史则以苏联教材为蓝本;1954--1956年,人教社编写了新中国第一套较好的历史教材并在全国中小学系统使用。此套教材及时地采用了历史科学的新的研究成果,突出表现在对中国近代经济情况的叙述上,增加了经济的篇幅。1963年秋,人教社有编出了新的历史教科书。是在摈弃了1958―1959年史学界“左”的思想影响后编成的。
第二
阶段
1966-1976……
第三
阶段
1977-19861976年底,教育部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委员会,负责各科教材的编辑、出版。从1980年起,人教社对它进行了修订。增写了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活动;重新评价一些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增加了文化史的内容;增加了彩色插页和黑白插图,使教科书显得更加直观和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教科书的美感。
第四
阶段
1987-1999198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1987年,根据这个大纲,人教社对教材作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增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部分重要史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4章教材;20世纪80年代末,在原国家教委提出的“一纲多本”的原则指导下,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工作开始进行。,高级中学的历史教材改革也在进行。当时高中出现两套教材:一套……另一套根据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定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主要是上海市)学校使用。

(1)阅读材料,以建国后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前三个阶段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新编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新编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目录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3 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6课   全球航线的开辟
第14 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7课 全球联系的基本确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5 课 明直清中叶经济与文化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6 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18 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于传播
第19 课 辛亥革命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20 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基于上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上)和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下)”部分单元的学习,设计一组思考题。(要求:设计3~4个思考题;多角度、多层次涵盖该单元的主要内容;能够揭示单元与单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中外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2020-07-08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历史试题
4 . 据载,它蜿蜒300多米,以水当街,沿岸作市,建筑层次高低进退,色彩明艳端庄,呈现了皇家园林宫市盛景。1860年,它连同京西三山五园被烧毁。对“它”解读正确的有
①被英法联军烧毁   ②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
③坐落于颐和园的生活居住区   ④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2—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统计简表
国别俄国英国美国法国瑞典挪威尼泊尔德国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鲁巴西朝鲜刚果墨西哥其他
条约数597212411124517711252262171131

下列关于表格条约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②俄国在鸦片战争期间趁机侵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③英德法俄美日意奥等国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④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0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068高中历史
6 . 礼仪与社会

材料一   古代饮食中的礼制思想,通过先秦古籍的记载得以体现:

天子举(丰盛的饮食)以大牢(牛羊猪),诸侯举以特牛,卿举以少牢(羊),大夫举以特牲(猪),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上下有序,则民不慢。

——摘自《国语》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犹若可以致敬其鬼神。

父母在,朝夕恒食(先饮食),子妇佐饺(后饮食)。孝子之养老也……以其饮食忠养之。

——《礼记》

凡食之道:大充(指过饱),伤而形不臧;大撮(指过饥),骨枯而血冱(匮乏)。充撮之间,此谓和成。

——《管子》


(1)概括先秦时期饮食礼仪的特点,简析这种礼仪形成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欧洲礼仪的产生经历了从“courtoisie”(宫廷礼仪)到“civilite”(礼仪)弄到“civilization”(文明)的演变。“宫廷礼仪”最初是指欧洲封建君主的宫廷行为方式,16世纪泛指骑士贵族的举止方式。16世纪中叶后,随着骑士贵族的没落和新贵族的兴起,“礼貌”逐步取代了“宫廷礼仪”,成为上流社会举止的普遍性要求。这迎合了新教教会的变革,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并不断传播。

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等级社会日趋衰落。法国大革命使欧洲社会政治中心由宫廷转移至市民社会,越来越多的市民阶层与贵族一样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分子。“礼貌”也经历了一个市民化的过程,被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所取代。个人行为方式也朝着理性节制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杨素萍《欧洲国家礼仪教育的变革及动因探究》


(2)阅读材料二,概括欧洲礼仪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1859年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欲赴京觐见皇帝,与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咸丰皇帝要求行跪拜礼,想以之形成礼仪惯例,华若翰表示不能接受跪拜礼。双方经多次交涉未果,最后只好罢议,公使不必面见皇帝而直接换约。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后,西方驻华公使以公使团的名义再次要求觐见皇帝,双方围绕跪拜礼又进行了尖锐的交涉。清政府最终被迫改为鞠躬礼。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文告,废止跪拜等旧礼;8月,又规定公务活动中施脱帽鞠躬礼。

1949年,外交部邀请苏联和东欧国家驻华大使,对中国外交官培训礼仪。1951年外交部制定的《对外宾交际须知》规定:宴会请柬须提前一周发出,宴会人数避13(西方忌讳);谈话不过分恭维,也不过分谦虚……1955年外交部礼宾司成立。1990年起全国人大先后制定了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对外交活动中国旗、国徽、国歌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

——摘编自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等


(3)阅读材料三,对晚清以来的外交礼仪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5-14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从如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要求修改条约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2019-02-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合格考)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土上,不少城市里有所谓“租界”,那里的统治权完全属于外国人。他们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恐吓,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起着极其凶狠的作用。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租界,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7-14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条约指的是《辛丑条约》
B.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期
C.如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依法裁办
D.中国的领土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2017-12-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