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汇集着西方少有的联合行动的军队官兵、外交官和神甫们的见证录,叙述了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三世军队的丧心病狂和贪得无厌,斥责了傲慢的西方两大帝国对傲慢的东方天朝的横加侮辱……。”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北伐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
2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2017-09-08更新 | 357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江山中英文学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帝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表明清政府
A.顺应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B.对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无知
C.同意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已认可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4 . “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民族觉醒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6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2017-02-17更新 | 943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雅礼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五)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
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2016-11-27更新 | 173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2016-11-27更新 | 71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