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对外交涉事宜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交机构的雏形。

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郭嵩焘就任驻英国大使,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和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第一步。

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据《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型》整理

材料二   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材料三   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七十年代外交成绩突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法建交的意义。
2019-04-05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中国近代海关名为中国政府机构,实则为西方列强掠夺中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国际官厅”,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独特缩影。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
3 . 在《天津条约》进入修约期的背景下,1868年,清政府聘请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作为使节,与美国签订《天津条约续增条约》,美国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平等条约。这一条约
A.掩盖了美国的侵略本质B.有效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外交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鴉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即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五口通商大臣”。它并非专职,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以后转由两江总督负责。其名义上是处理“通商事务”,但实际上是办理外交事务。第二次鴉片战争以后,清廷官僚体系的变化更加明是。一批现代化的官僚机构——总税务司(官名,掌管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政府专门负责外交、通商、海关等涉外事务的机构)等陆续成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外交机构变化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
2019-10-08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到1860 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江南一带设立小学达90 所;基督教传教士设于“五个通商口岸”的基督教新教小学就达50 所,学生有1000 余人。这些学校的创办(       
A.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以工业革命完成为背景
C.得到不平等条约的庇护D.结合了传统教育的内容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方式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目的和性质相同
2017-12-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在一次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持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爆发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侵略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8 .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是汉长城迅速扩展的年代,可以说,汉长城实际上就是“汉武帝长城”汉武帝用了短短12年时间,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三四千里障塞亭燧,设置了组织严密的屯戍机构,新开辟了河西四郡,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汉长城使“边郡烽火候望严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边塞防御,腾出钱来支持海军建设。左宗棠斥其短见,指出放弃西北边疆是自毁长城……1885年,左宗棠逝世的消息传开后,百姓“无不扼腕深嗟,皆谓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登长城后指出:“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

——整理自马建华、张力华《长城》等

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长城见证了东亚地区冷战结构的最初松动;②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据吕乃澄、周卫平《大棋局:中美日关系风云五十年》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修长城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的作用,并指出“汉武帝长城”的历史地位。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若侧重分析①根据所学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拆除两国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若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概括左宗棠所体现的“长城精神”的内涵。
9 . 某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知府表示“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给我带回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最可能发生在
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后期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A.背景方面
B.侵略方式方
C.目的方面
D.发动战争的国家方面
2017-12-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