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1864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传入中国,此后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法著作,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这反映了
A.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国际法能保障平等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制度
2 . 下表为1864—1874年外籍船只进出上海信息统计表。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进出关船舶总数量年均值(艘)每艘船的吨位均值(吨)
1864年—1869年15022447
1870年—1874年14639540

A.中外经济联系缩减B.上海贸易优势弱化
C.远洋航运显著进步D.近代民族航运落后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857年2月20日,一位英国军官在其日记中写道:“在一个(中国)村庄,当我们走过去时,许多人破打铜锣,我们不知其用意何在。但是,有一个人走出来.邀请我们喝茶。所以我们认为他们的用意是和平的,没有别的意思”。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民众
A.具有天朝上国的乐观风貌B.深受儒学的熏陶,和平友好
C.漠然于时政,国家观念淡薄D.善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
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
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
2021-01-24更新 | 1478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会考)试题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民众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港澳等地被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些行为
A.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完整B.体现了自发的反侵略意识
C.反映了民主意识的觉醒D.得到了清政府的有力支持
7 . 有学者认为,“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热河的朝廷则怀恨在心。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这场战争导致
A.中国与西方列强矛盾加剧B.晚清政治局势日趋动荡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晚清中央权力基本下移
2020-09-10更新 | 14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868年,上海地方官与英美领事议定《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自此以后而有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汉口洋务公所等。《汉口竹枝词》记载汉口洋务公所:“汉口从无会审堂,洋街公所异申江。班期领署激将去。无术分身格外忙。”这表明
A.租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B.汉口的发展与世界同步
C.列强控制中国重要经济命脉D.中国司法主权受到侵害
10 .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
③开放天津为商埠
④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