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东方文明的精华——皇家园林圆明园就这样被焚毁了!”这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8-1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3 . 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观察下图,对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认识不正确的
A.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
B.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C.永远警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
D.激发清政府英勇抗敌的斗志
4 . 两次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根本上取决于
A.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B.外交上是否有同盟军
C.人民群众是否进行斗争
D.交战双方的作战方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
1686年清政府将对外贸易的商人从牙行中分离出来,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牙行经纪人,指定他们与到达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史称“广州十三行”。在十三行设立的“洋货行”,被认为是外贸组织建立的标志。
1757年清政府关闭闽、浙、江三海关,特许粤海关“一口通商”,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海上对外贸易口岸。
1795年对外贸易全归十三行垄断。(广州一口通商和十三行贸易垄断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长达156年之久)
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1842年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其中第五款宣布废除十三行商制度,“外商与何商贸易,听其自便”,规定“英商可赴中国沿海五口自由贸易”,代替“一口通商”,十三行失去外贸垄断的特权。广州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的行商制度宣告结束。清政府让十三行商人筹款作战争赔款,令富庶天下的行商家庭也纷纷破产。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外交锋的战场。12月15日深夜,炮火将具有170年历史的商馆化为灰烬,行商各奔东西,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十三行没落以后,中国的外贸中心转移到香港和上海。不少有实力的十三行商人带着大笔财富北上到上海,成为上海开埠的先行者)
1859年英法强行租借广州沙面,建立租界。
1865年沙面英租界已初具规模,英国领事馆首先搬入沙面。随后美、德、葡、日等国领事馆相继搬入沙面。许多原设在十三行的外国洋行,纷纷迁到沙面设立分行。沙面英租界区逐渐繁荣。

从表中提取政治或经济变化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或古今贯通,史论结合。)
2017-11-1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西方列强开始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中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