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一副速写画,画面中英法联军围坐在北京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建筑前进行狂欢。该画所绘场景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2 . 1881年,清朝驻外公使曾纪泽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并“争辩良久”。他认为:“诚能深通商务之利弊,酌量公法之平颇,则条约之不善,正赖此修改之文,得以挽回于异日,夫固非彼族所得专其利也。”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意识到启迪民智的重要
C.力主融入国际社会D.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3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89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签订的几个条约彻底打碎了中国自以为是的封闭体制,二十年蹉跎徘徊后终于踏上向西方看齐的轨道,外国人员在条约保护下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出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给英法的照会称:“何以贵国兵丁扰及园庭,焚烧殿宇?贵国乃系知礼之邦,约束兵丁,素有纪律,岂有兵军肆意焚掠园庭,而两国带兵官及贵大臣推为不知之理?”这则史料可以从侧面证实
A.火烧紫禁城B.火烧圆明园C.北平沦陷D.签订和约
6 . 下图所示现象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B.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
C.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D.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7 . 鸦片战争,使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清政府仍然自高自大,竟将向外屈服称为“羁縻”“安抚”。1861年。为办理对外交涉而设立的总理衙门,其基本方针为“办理外交之事,非恐决裂,即涉迁就,势本难以周全。两害相形,则取其轻,实未敢因避迁就之讥,致蹈决裂之害”。作为一个近代主权国家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作用却只限于此而已。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
C.开始着手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D.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8 . 成都某中学一同学在整理历史笔记时,记录了如下内容,由此推断,该同学整理的历史事件
A.结束了我国的闭关锁国状态B.使列强获取资本输出特权
C.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2021-02-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9 . “'洋药'准许进口贸易,每百斤纳进口税银30两”;“英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往来”;“法国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英、法获取上述特权始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 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在此暴行之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2021-02-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