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这表明
A.俄国强烈反对英法侵略中国B.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开始出现
C.西方列强在华矛盾得到解决D.中国边境的领土安全存在隐患
2 . 下图是1885-1890年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图示信息表明
A.香港成为最早的贸易中心B.区域经济不均衡性加剧
C.传统的贸易格局开始转变D.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3 . 《北京条约》签字后,英、法等国公使就当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这主要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开启了中国近代平等外交B.推动了清政府机构近代化
C.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 .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1-10-29更新 | 849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队攻占广州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
C.地方自主性增强D.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
2020-12-05更新 | 277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民众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港澳等地被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些行为
A.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完整B.体现了自发的反侵略意识
C.反映了民主意识的觉醒D.得到了清政府的有力支持
8 . 自1854年起,英国就开始与清政府交涉,提出了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要求,酝酿全面修改条约。随后,法国和美国也提出了大致相同的要求。列强此举的本质意图是
A.全面修改不平等条约B.变中国为列强殖民地
C.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9 . 1852年,英国在广州的代办米琪在报告中说:“根据我在中国三个不同的省份居留了将近十年的经验…我可以断言,我从未见过一个中国劳动人民穿过一件英国布做的衣服,除了我们家里用的中国仆役而外。”此报告反映出
A.英国极力为发动新战争寻借口B.中国自然经济具有较强抵制力
C.米琪在为自己贸易亏损找托词D.英国棉布在中国市场极度匮乏
10 . 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对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如何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一员,并艰难地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作出了细致阐述与精辟分析。下列表述最符合这种“转型”的是清政府
A.放弃对周边国家的传统宗藩隶属关系
B.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经商和传教
C.不断地与西方国家签订各种类型条约
D.主动向外国派出公使并在外设立使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