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奕䜣坦言:“即臣初办时,亦自念天潢近派,岂肯与异类为伍。迨自该夷带兵进城以后,种种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这表明清政府(     
A.调整外交手段应对困局B.内忧外患促使外交政策调整
C.摒弃了传统的宗藩体制D.主张与英法展开对等的谈判
2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以“施恩”心态对待条约关系,挪威等小国也与其签约,通过“一体均沾”轻易地获得英、法、美所获条约特权。同治八年(1869年)签订的中英《新定条约》,以“中国允”“英国允”的方式首次确认了中英双方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这一变化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的消亡B.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救亡图存思潮的盛行D.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
3 . 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中特别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若日后“有何优待别国商人之处,应照最优之国以待中国商人,用昭平允”。其后中意、中奥通商条约,也都添加了类似条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B.初步实现了外交近代化
C.为赴外商民争取了权益D.废除了片面最惠国特权
4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350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187次组卷 | 7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天津条约》规定:“此次新定税则并通商各款,日后彼此两国再欲重修,以十年为限,酌量更改。”1868年,清政府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出洋与各国交涉修约事宜,同时任命英国人柏卓安及法国人德善参与交涉。材料表明
A.清廷主动接受近代外交体制B.西方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修约谈判
C.清政府面临的外交环境艰难D.贸易谈判是当时中外交涉的重点
2022-05-31更新 | 393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兴华学校与镇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前夕,天津的一些铺户、船民、盐民等自发要求彼此联络,共御外侮,当地官员连忙上书表示“民情汹汹”“盗贼四起”,并将有限的军力用于压制商民。这最能说明当时
A.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封建政府和人民大众矛盾尖锐
C.天津民众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8 .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这表明
A.俄国强烈反对英法侵略中国B.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开始出现
C.西方列强在华矛盾得到解决D.中国边境的领土安全存在隐患
9 . 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如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2022-04-03更新 | 231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885-1890年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图示信息表明
A.香港成为最早的贸易中心B.区域经济不均衡性加剧
C.传统的贸易格局开始转变D.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