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1878年,根据赫德的建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各驻外公使发出通告,要求他们向所驻国阐述中国在条约问题上的利益要求。1880年,在中德修约交涉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明确表示,“中国所开,德国既未能照办;德国所请,中国亦难以允行”。其后双方各自让步,签订《续修条约》。这些举动说明清政府(       
A.否定了传统的宗藩体制B.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
C.开始改变传统外交观念D.近代修约意识有所觉醒
2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额尔金照会恭亲王奕䜣,声称“英法侨民,即在此园(圆明园)内遇害极惨”;而据法国俘虏科尔迪埃记载,巴夏礼一行8人被捕后,“初解至通州,过八里桥”禁锢一庙内,后被押送至京“加锁练(链)干狱”。据此可知(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B.英法侨民遇害是战争爆发的主因
C.侵略者试图为战争暴行寻找借口D.中西方的维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
2023-04-23更新 | 55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难点0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3 . 对家乡和国家的认同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海交汇之区,在金代是荒旷斥卤的滨海荒地,为海防之需在此设寨戍守,名日直沽寨……迨至元代,由于直沽临近大都,又据河海交汇之咽喉要道,因而,元王朝统治者在此建立掌管漕粮转输的官府衙署,并遣重兵戍守防卫,设仓储粮。明代永乐以后,政治军事中心北移,而经济中心仍在南方,为尽快连接这两个中心,明王朝统治者大规模发展漕运。漕粮转输皆以天津为入京要道。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直沽设卫,并派官在此监督筑城。明代中叶以后,天津地区由单纯的官运粮米及物资中转站发展成为各地商品及货物集散的北方商业中心城市。

——林纯业《明代漕运与天津商业城市的兴起》

材料二   天津于1860年被迫开埠通商,使天津从传统的封建性城市逐步演变为不断滋生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半殖民地城市。天津不仅成为沟通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口岸和中国近代工业重要的发源地,而且也改变了它作为首都附属城市的被动地位。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国租界的设立,西方现代文明的巨大优势也直观地展现在天津人面前。不能忘记的是,天津在百年间的迅速崛起也伴随着巨大的民族牺牲。西方人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绝不是为了传播福音。

——来新夏《天津历史与文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天津的城市职能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变化及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侵略给天津带来的双重影响。
2023-03-28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是1867年至1894年中国茶叶出口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  )
A.中国已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开放通商口岸使中国丧失贸易优势
C.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下降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3-03-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26两次鸦片战争-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筹办夷务始末》是晚清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汇编,收录道光、咸丰、同治 时期有关涉外事务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此书中,中国官员所使用的外交词汇可分为四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类别用词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哲学天下、中外一体、抚有万邦 ……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丑类、逆夷、狡诈、叵测、不驯……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外交辞令查办、开导、恩准、施恩、羁縻、驭夷……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情辞恭顺、仰赖天恩、悔过、就抚、晓晓置辩……

A.天朝上国思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传统贡赐外交模式被迫放弃
C.这类词汇密集使用于1861年之前D.文化观念冲突是战争的主因
2023-01-3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点05从朝贡外交向近代“条约外交“的转变-【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6 . 鸦片战争后,商埠的开放成为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的契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广州一口贸易变为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了开放一系列沿海地区的口岸以外,又增辟了长江流域的沿江口岸。这说明,近代中国口岸城市的形成(     
A.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产物B.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密切相关
C.使清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D.源于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需要
2022-12-19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六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化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7 . 19世纪后半叶,清政府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在此种情况之下,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加强塞防与海防建设,保藩固边,即注重对藩属国的保护,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这体现出清政府(     
A.主动融入世界体系B.已经完成军队西式化改革
C.国防举措新旧杂糅D.把边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022-10-29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04“福建舰“航母下水——海防与强军-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史料分析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有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咸丰九年(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中国外交事务在两次鸦片战争后有何转变?
2022-09-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清单05中国近代史之两半社会的形成历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针对性复习】【精讲+易考点】整合清单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原因(条约)
(1)____——控制清政府内政外交;设置____
(2)外舰可以使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外国势力深入中国沿海和内地
(3)俄国侵占中国14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4)免征____——海关管理权;关税、内地税自主权全面丧失:《天津条约》增开10口口岸;《北京条约》开天津;允许外国人游历、通商、传教——便于文化入侵
2022-09-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清单05中国近代史之两半社会的形成历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针对性复习】【精讲+易考点】整合清单
10 . 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言论内容出处
19世纪5O年代初一个在中国的3个省份中住了1O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人会承认我们的布和他们的布一样好。就我对于布的知识而言,他们偏好土布是正确的。杨贤镐《外贸史资料》
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说:“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B.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D.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