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额尔金照会恭亲王奕䜣,声称“英法侨民,即在此园(圆明园)内遇害极惨”;而据法国俘虏科尔迪埃记载,巴夏礼一行8人被捕后,“初解至通州,过八里桥”禁锢一庙内,后被押送至京“加锁练(链)干狱”。据此可知(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B.英法侨民遇害是战争爆发的主因
C.侵略者试图为战争暴行寻找借口D.中西方的维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
2023-04-23更新 | 55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1885-1890年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图示信息表明
A.香港成为最早的贸易中心B.区域经济不均衡性加剧
C.传统的贸易格局开始转变D.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4 . 澳大利亚人维杜卡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其中应不包括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C.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的照片D.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2829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019-01-30更新 | 2299次组卷 | 6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永久居住权
B.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C.要打开中国市场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018-11-23更新 | 23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南京大学学者张海林先生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的抵抗政策存在“揖民攘夷”政策,即除了正面与英法侵略者作战、交涉外,还从侧面组织力量进行第二条战线的抵抗,即由地方官绅出面,召集民众,组织团练,出击和扰乱侵略者,而皇帝和地方官则佯装与己无干,暗中进行操纵,给予扶持。据此可以推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晚清政府
A.侧重于创新作战形式B.得到民众的积极支持
C.作战手段较灵活D.抵抗意识比较强烈
2017-12-27更新 | 68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方式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目的和性质相同
2017-12-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为晚清时期外国领事馆给其本国国民颁发的护照的具体内容: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从中可以看出该护照
A.颁布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B.证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便利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D.促使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2017-11-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