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奕䜣坦言:“即臣初办时,亦自念天潢近派,岂肯与异类为伍。迨自该夷带兵进城以后,种种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这表明清政府(     
A.调整外交手段应对困局B.内忧外患促使外交政策调整
C.摒弃了传统的宗藩体制D.主张与英法展开对等的谈判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试图拉拢美国一同侵华,但美国则拒绝了这一提案。对此美国国务卿菲什向驻华公使镂斐迪指示: “你要向中国表示美国的诚意⋯⋯同时,清政府须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承担的一切诺言和义务”。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巩固其在华条约体系B.列强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
C.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状态D.美国捍卫了领事裁判权
2023-10-0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1858年,英方谈判代表提出在北京驻使后,咸丰帝授两江总督为钦差大臣,办理各国事务,该钦差不同于过去的市舶司长官,也不同于已有的理藩院长官,而是和“夷官”具有对等性质的职位。咸丰帝此举(     
A.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B.颠覆了对外关系体制
C.捍卫了国家主权完整D.突破了传统外交观念
2023-09-09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878年,根据赫德的建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各驻外公使发出通告,要求他们向所驻国阐述中国在条约问题上的利益要求。1880年,在中德修约交涉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明确表示,“中国所开,德国既未能照办;德国所请,中国亦难以允行”。其后双方各自让步,签订《续修条约》。这些举动说明清政府(       
A.否定了传统的宗藩体制B.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
C.开始改变传统外交观念D.近代修约意识有所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843-1854年英国出口中国(包括香港)的货物总值(单位:万镑)。这一现象(     
年份棉织品毛织品杂货共计
1843874217146
18441585716231
18451745412240
18461254411180
18471013910150
1848953811144
18491003716153
18501024015157
18511603719216
18521914316250
18531412014175
1854641620100
A.反映列强对华侵略蓄谋已久B.成为英国扩大侵略的原因
C.表明晚清政府贸易逆差严重D.呈现了西方资本输出特征
6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以“施恩”心态对待条约关系,挪威等小国也与其签约,通过“一体均沾”轻易地获得英、法、美所获条约特权。同治八年(1869年)签订的中英《新定条约》,以“中国允”“英国允”的方式首次确认了中英双方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这一变化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的消亡B.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救亡图存思潮的盛行D.近代外交意识的增强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通商善后条约》提到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从此为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提供了所谓的“合法”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的特点B.增加了清朝政府的赋税收入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开启了中国关税管理近代化
8 . 下图为《高中本国史》的描述。下列属于所述“权利”的是(     
“……列强方面已经窥破中国武力的薄弱,与内政的腐败,乘太平天国捻回诸乱事继续抗清之际,以武力肆行侵略,而掠取多量的权利。”

A.外国在华投资设厂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通商口岸租赁土地D.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2023-03-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9 . 19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李鸿章幕僚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材料表明中国当时
A.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C.维护了国家司法主权D.半殖民地程度在弱化
2023-03-1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筹办夷务始末》是晚清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汇编,收录道光、咸丰、同治 时期有关涉外事务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此书中,中国官员所使用的外交词汇可分为四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类别用词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哲学天下、中外一体、抚有万邦 ……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丑类、逆夷、狡诈、叵测、不驯……
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外交辞令查办、开导、恩准、施恩、羁縻、驭夷……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情辞恭顺、仰赖天恩、悔过、就抚、晓晓置辩……

A.天朝上国思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传统贡赐外交模式被迫放弃
C.这类词汇密集使用于1861年之前D.文化观念冲突是战争的主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