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022-06-16更新 | 11503次组卷 | 7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骂英夷“性同犬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颇知西人亦有“素重信义”的一面,该观点得到当时部分官员认可。这一现象的产生
A.反映了中体西用的理念B.取决于列强侵略的加深
C.体现了对西方的客观认识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分化
3 . 1858年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其中第七条规定:“英商不论向内地输入或由内地出货物,应纳的子口税都要交给起运口岸的海关。”这一条款(     
A.体现了中国关税征收的简化B.反映了英国扩大商品输出的企图
C.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
2022-03-2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求两益”的观念被贯注于新订条约之中。清政府与秘鲁、巴西、墨西哥等国的新订条约均体现了这一思想。中秘交涉,秘鲁使“必欲援照各国和约通例”,清廷“不肯一语放松”。这表明清政府
A.致力于修订旧有条约B.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C.仇洋和排外思想浓厚D.外交观念趋向近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99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该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B.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7 . 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处海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在福州、上海、九江、南京、张家口、伊犁、蒙自(云南)亚东(西藏)等地设立海关共82个,其中69个是根据条约要求,13个是自设,分布遍布沿海、沿江和沿边。海关的设立适应了
A.列强侵略扩张的要求B.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外经济联系的需要
8 . 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签订的几个条约彻底打碎了中国自以为是的封闭体制,二十年蹉跎徘徊后终于踏上向西方看齐的轨道,外国人员在条约保护下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出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 下图为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致英外交大臣罗素信函内容节选。这封信应写于
在过去十二个月中,造成了一个倾心于并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这一派人掌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022-01-13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1-10-29更新 | 84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