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鸦片战争,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称谓。这反映出各自文化阵营关于此次战争目的的看法差异,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

材料二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这个特点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在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目的的不同看法,并指出鸦片战争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论述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不列颠和美国向中国输出。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诏书更有力的反抗。

——摘编自《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英国人在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遇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摘编自《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划艇“亚罗号”所借以取得船籍登记证的那个法令,不过是一张废纸。然而即使依照这张不值一文的废纸,“亚罗号”也得不到它的保护,因为这只船已违背它所规定的条件,船的执照已经期满。可见,挑起冲突的法律根据不能成立。

——摘编自《议会关于对华军事行动的辩论》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两次鸦片战争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4-19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关于鸦片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基于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论差异很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的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二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1843~1844184518461847184818491850
总输入棉织品1671425530803311183630522618
毛织物557804623782327809501
砂糖24317082147
杂物292136186176200470643
合计2522519538894312253344133909
总输出322222120271834165420192427
生丝2003380644304819333144175529
杂货35193573967865
合计2360604664926726508165148021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1)说明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