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2022-10-15更新 | 444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2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7次组卷 | 16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4 . 在鸦片战争前的五十年间,清政府的进出口贸易中,80% - 90%的进口来自英国,65% - 80%的出口到英国,然而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处顺差。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购买力普遍低下B.对外贸易管制严格
C.民众消费意识的淡薄D.通商口岸数量偏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020-11-2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2019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2020-11-0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19世纪中叶,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的穷渔疍户和失业水手铤而走险,纷纷加入海匪队伍,海匪活动日益猖獗。鉴于清朝水师巡洋制度收效甚微,一些地方文武官员尝试与英军合作,联合镇压海匪。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清王朝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交织B.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局面形成
C.东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下降D.地方官员热衷于近代海军的建立
8 . 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他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这一看法
A.揭示了战争的根源B.掩饰了战争的侵略性
C.忽视中西文化差异D.渲染了冲突的必然性
9 . 鸦片战争前,包世臣在《齐民四术》中写道:“小民计工受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钱折,银价高则折钱多,小民重困。”由材料可以推断鸦片战争前
A.中外民族矛盾渐趋加深B.国内阶级矛盾有所上升
C.商品经济发展极其迅速D.白银大量流入造成钱荒
2020-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高考质量监测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10 . 学者费正清说:“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这段话
A.科学表述了鸦片战争的性质B.指出中国战败具有必然性
C.肯定中国反抗侵略的正义性D.认为战争借口具有偶然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