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2 .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指出,在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驻印度海军来华军舰增多,这是为了武装走私鸦片。此种认识(     
A.清楚地认识到英国的国家诉求B.基于“天朝上国”的思维方法
C.使清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防范D.是“开眼看世界”的正确选择
2023-03-03更新 | 51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之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随堂练习B卷
3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国则希望维持现状;关于通商问题,英国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求维持原状。”这一评述意在说明(     
A.禁烟运动是战争的诱因B.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
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主因是中西文明差异
4 .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发生了“三跪九叩礼”和“单膝下跪吻手礼”的礼仪冲突。1873年,外国公使在紫光阁以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中外礼仪之争暂告一段落。这一变化体现了晚清政府(     
A.“天朝上国”迷梦苏醒B.华夷外交体制已解体
C.半殖民体制逐渐深化D.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吉尔雷创作的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该画于1792年9月出版,经常被引用以形容中国乾隆皇帝面对单膝跪地的马戛尔尼时高傲、自大、不屑的样子。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发生在1793年,且单膝跪地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这表明(  )

A.历史解释决定历史存在B.史料实证影响历史存在
C.历史认知应具备前瞻性D.史料实证需要严谨客观
2022-06-26更新 | 1101次组卷 | 15卷引用:单元复习05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家书中写道:“自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多数民众反感禁烟抗英
C.官府政治腐败严重D.部分国人民族意识淡漠
7 . 有学者指出,英国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谈判的目的,是要求中国按照英国的方式进行国际交往和自由贸易。据此,1842年《南京条约》取消了只准在广州进行中外贸易、由广州特许的公行垄断商来进行中外贸易的限制,并致力于将条约取得的权利转化为制度。这表明鸦片战争(   
A.体现了英国的本质意图B.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兴起
C.废除了中国的朝贡体制D.扩大了中国的外贸范围
2022-05-07更新 | 36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8 . 1840年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部分内容如图,材料反映出
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A.琦善主张坚决抵抗英国军事侵略B.英国女王权力受到国内大臣的制约
C.清廷官员深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D.清廷对于西方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
2022-04-10更新 | 37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适应性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9 . 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其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有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一词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合天朝体例。这表明当时
A.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外交B.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中国
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英两国利益冲突加剧
10 . 鸦片战争前,琦善在致英驻华总监义律的照会上写道:“大皇帝抚有万邦,人稠地广,添船添炮,事有何难,岂有因此定海一县遽肯受人挟制之理……而贵国既欲通商,若非处处恭顺,俟奏奉大皇帝恩旨准行贵国,又岂能安然贸易乎?”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积极探寻摆脱危机的方法B.尚未突破传统的夷夏观念
C.理性分析了中西方的优劣D.意识到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2022-01-04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2022-2023学年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