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中最大的怡和行经营者伍秉鉴拥有资产超过2600万两白银,约为当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怡和行巨额投资美国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等现代金融项目,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据此可知,当时(     
A.私商可以进行大规模外贸B.中国掌握对外贸易主动权
C.民间仍有了解世界的渠道D.地方经济势力与外部勾结
2 . 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3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国则希望维持现状;关于通商问题,英国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求维持原状。”这一评述意在说明(     
A.禁烟运动是战争的诱因B.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
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主因是中西文明差异
4 . 鸦片战争前,英国本土报刊《泰晤士报》对中英鸦片贸易的报道常常呈现出“愚昧”与“知识”、“无序”与“法制”的二元对立,在此过程中,英国常被赋予“文明”“现代”的标签,而中国官方和民间几乎处于“失语”的状态。由此可见(       
A.社会舆论左右英国对华政策B.中国将面临英国更多的挑衅
C.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更先进D.清廷意图和平解决中英争端
2022-04-24更新 | 698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这反映了中国外交
A.植根于自然经济的朝贡外交B.始终能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C.天朝上国虚骄下的平等外交D.渗透了法家思想和夷夏之辨
2021-09-06更新 | 834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邪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惩办林则徐、恢复贸易,中英关系就会自然恢复到战前状态。这表明道光帝
A.做出结束战争正确决策B.仍然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C.逐渐接受近代外交原则D.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
2021-05-10更新 | 365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在虎门收缴鸦片时曾作出论断:“即其(英国)船坚炮利,亦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即除却鸦片一项,专做正经买卖,彼亦断不肯舍此马头。”据此可知,林则徐
A.错误判断了战争形势B.高度肯定了清军实力
C.客观分析了战争诱因D.积极践行了商战理念
9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规定到广州的洋人不得在江中划船取乐。每月中有3天可以结伴在通事(翻译人员)护送下到花园游散,通事对他们的一切行为要负完全责任,他们买货必须由行商经手。在规定季节之后,洋人不得逗留广州。由此可见
A.通事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B.政府限制华洋接触
C.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萌发D.闭关锁国政策有名无实
10 . 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张馨保(《林则徐与钦差大臣》):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热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
上述两种观点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2020-07-03更新 | 42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