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2 .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发生了“三跪九叩礼”和“单膝下跪吻手礼”的礼仪冲突。1873年,外国公使在紫光阁以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中外礼仪之争暂告一段落。这一变化体现了晚清政府(     
A.“天朝上国”迷梦苏醒B.华夷外交体制已解体
C.半殖民体制逐渐深化D.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3 . 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吉尔雷创作的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该画于1792年9月出版,经常被引用以形容中国乾隆皇帝面对单膝跪地的马戛尔尼时高傲、自大、不屑的样子。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发生在1793年,且单膝跪地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这表明(  )

A.历史解释决定历史存在B.史料实证影响历史存在
C.历史认知应具备前瞻性D.史料实证需要严谨客观
2022-06-26更新 | 1111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民生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家书中写道:“自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多数民众反感禁烟抗英
C.官府政治腐败严重D.部分国人民族意识淡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前,英国本土报刊《泰晤士报》对中英鸦片贸易的报道常常呈现出“愚昧”与“知识”、“无序”与“法制”的二元对立,在此过程中,英国常被赋予“文明”“现代”的标签,而中国官方和民间几乎处于“失语”的状态。由此可见(       
A.社会舆论左右英国对华政策B.中国将面临英国更多的挑衅
C.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更先进D.清廷意图和平解决中英争端
2022-04-24更新 | 697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前,琦善在致英驻华总监义律的照会上写道:“大皇帝抚有万邦,人稠地广,添船添炮,事有何难,岂有因此定海一县遽肯受人挟制之理……而贵国既欲通商,若非处处恭顺,俟奏奉大皇帝恩旨准行贵国,又岂能安然贸易乎?”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积极探寻摆脱危机的方法B.尚未突破传统的夷夏观念
C.理性分析了中西方的优劣D.意识到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2022-01-04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