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2022-05-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840年《泰晤士报》报道林则徐的销烟为“暴力手段”,是“失败的”,“‘走私犯’和‘鸦片吸食者’被囚禁,虐待并施以酷刑”,“清政府官员是最罪恶的群体,他们默许纵容走私行为却可以逃避惩罚。”这些报道(  )
A.改变了之后中英关系的走向B.对战争爆发起推波助澜作用
C.真实还原了中国的禁烟运动D.揭示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
2022-02-15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3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7次组卷 | 168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材料表明
A.鸦片战争爆发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B.西方各国希望与中国平等外交和贸易
C.英国的鸦片贸易和茶叶贸易没有区别
D.别的国家会和英国一起发动鸦片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的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这一状况的出现
A.导致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B.根源于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重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D.将改善中国外贸的不利局面
6 . 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
A.一味排外不了解敌情B.思维固化且盲目自信
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D.刚愎自用且不思进取
7 .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8 .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费正清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造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材料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肯定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未揭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9 .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020-11-2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林则徐被任命为广东钦差大臣
C.虎门销烟D.《天津条约》的签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