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020-11-2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2019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8次组卷 | 11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二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马克思指出:“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的社会危机加剧
B.鸦片走私使政治腐败变得更加严重
C.鸦片走私破坏了中国的传统亲情关系
D.鸦片走私改变了中国皇权的血缘世袭
4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2019-07-08更新 | 1698次组卷 | 1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12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77次组卷 | 8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6 . 读下表,下列相关的解读最正确的是中英贸易概况(单位:千两)
时间中国对英输出额英国对华输入额
1790~1794年58445008
1800~1804年75577716
1820~1824年65259816
1830~1833年73359950
A.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B.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始终处于入超地位
C.中国的商品价格远高于英国商品价格
D.19世纪英国迅速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2018-08-23更新 | 11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评
7 . 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8 . 费正清早期的著被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是儒学的、农业的和官僚的社会,不能调适成商业的、工业的和国家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结果。此观点
A.以文明史观掩盖了战争的本质
B.肯定了中国维护主权的正义性
C.揭露了英国阴谋侵略中国的野心
D.科学地指明了鸦片战争的性质
9 . 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