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中国从服》曾载文。中国无权坚持拒绝外国人来华的制度,文明国家与其他国家同为"天之所覆,地之多载”,系同一个上帝所“创造”,为同样的自然法则所“指导”,因此不能闭关自守,断绝与他国交往。这是“不近人情、违背天然”的行径,为常识理性和国际公法所反对。言论 (     
A.预示着中英鸦片战争迫在眉睫B.希望清政府同意降低关税税率
C.表明清政府邦交关系不断化D.试图为英国发动战争寻找依据
2022-01-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一个书生写信给胡夏米(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福省官员,唯将军最喜英国之船进关,卖货税例,乃是将军收管。你船到了福省,代你作个通事,未知用否?”此信反映了
A.“一口通商”外贸体制实际上已有所突破
B.福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
C.官员腐败已经成为清政府政治生态的顽疾
D.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作用
3 . 19世纪前期,清朝统治者说:“制夷要策首在封关,无论何国夷船,概不准其互市,而禁绝茶叶、大黄,有以制伏其命”,“中华能制外夷者在此,而外夷受制于中华者也在此。”据此推知,清朝统治者
A.世界认知贫乏B.推行朝贡贸易C.禁绝海外贸易D.防范侵略得当
4 .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贸易额上占绝对优势。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不包括鸦片走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闭关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B.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C.中英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5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这反映了中国外交
A.植根于自然经济的朝贡外交B.始终能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C.天朝上国虚骄下的平等外交D.渗透了法家思想和夷夏之辨
2021-09-06更新 | 837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清道光年间,士兵的素质令人担忧,“游手失业,恒多窜人其中,甚至吸食鸦片,烟瘾难支。”京城禁旅往往“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问其名色,则皆为巡城披甲,而实未曾当班,不过雇人顶替,点缀了事。”这说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缘于
A.吏治腐败B.军备废弛C.鸦片输入D.观念落后
2021-06-17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鸦片战争,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称谓。这反映出各自文化阵营关于此次战争目的的看法差异,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

材料二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这个特点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在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目的的不同看法,并指出鸦片战争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