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条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南京条约》中有关英商洋布进口的税率比例应该是多少,是否依据市场供求变化及何时做出怎样调整,均没有明确的界定。这(     
A.拓展了英国在华活动的区域B.便利了西方对华的资本输出
C.侵夺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D.违背了国际法平等互惠规则
2 .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 . 1843年,清政府开始实施新的进口税率,绝大多数纺织产品(含半成品和原料)的税率下降到5.56%~6.95%的水平,较之前的税率下降幅度为五成至八成。这一调整(     
A.缘于对不平等条约的执行B.顺应了贸易自由化的潮流
C.利于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D.增加了清政府的关税收入
4 . 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五口通商B.闭关锁国C.协定关税D.战后赔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窗口。鸦片战争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844年的87.4%到1855年降至21.8%;而上海则由1844年的12.6%到1855年升至78.2%。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上海的区位更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C.中国主动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
6 . 据《上海洋场旧闻》记载:英国马车迎面而来,英国人撞了中国人(中国人习惯靠右走,英国人马车习惯靠左行),结果连个不是一也不赔,……说什么按英国法律英国人无需承担任何责任。这反映了英国当时攫取的特权是
A.开放通商口岸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关税协定
7 . 下为时人对《南京条约》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道光皇帝此外一切紧要事件必应筹及者,均著责成该大臣等一分晰妥议,不厌反复详明,务须永绝后患。该大臣既知善后难于措手,他国之不免生心,即应思前顾后,预为筹画,于勉从下策之中力求弭患未然之计
浙江布政使.李星沅阅江南钞寄合同(指《南京条约》),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磋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耆英照会璞鼎查兹蒙大皇帝解嫌释惑,恩准照旧通商,于广州一处之外,又给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处,俾斯得广为贸易,实属体恤有加。惟贵国所定条款,期于永久遵行;而中国也有盟言,必须预为要约。言归于好,无话不可商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君臣对《南京条约》的看法,并进行评论。
2022-01-25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国需要为日后的坐地分赃保留一份不可或缺的特权,同时又要用“不企求排他性的权利”作诱饵,使国际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权益交缠在一起,以便共同对付中国人民。为此,英国处心积虑攫取的特权是
A.关税自主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军舰“巡查贸易”权
2022-01-1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方代表璞鼎查称清政府所提12款“内有数件,甚属重要,应当另缮一单,附粘本约,以便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均准施行”,并表示可以由他起草,“另写一单”。这实际上提出了另行订立条约的要求。清政府表示同意。从对条约详加说明到另订条约反映了
A.璞鼎查左右了清廷重大决策B.英国试图改变中国政治制度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中英双方展开平等友好谈判
10 . 清康熙时,进出口货物税率总计10%左右。1843年后,按值百抽五交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近代外交的转型B.关税主权的丧失
C.自然经济的解体D.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2-01-18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