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条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南京条约》第五条的中文本写道“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而英文本中表达的意思是,由于商行多有欠款于英国臣民,中国皇帝同意付额三百万银圆于英国政府。据此推知,《南京条约》的中文本意在
A.避免中英冲突激化B.美化英国掠夺行径
C.表面维护清朝皇权D.淡化条约侵略实质
2022-05-31更新 | 53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南京条约》中文原件中,始终把中方人员排在第一位,例如序言中写道:“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这与参照国际通行惯例的英文原件中的排序是正好相反的。中文原件的这种书写方式说明
A.清朝未能正视自身在世界的地位B.前线官员有意瞒上以减轻追责
C.中西长期隔绝影响语言文化交流D.清廷具有浓厚的维护主权意识
2022-05-30更新 | 37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清朝统治者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之约,似乎忘记了战争的耻辱和狼狈,很快便恢复了文恬武嬉、歌舞升平的局面。这说明
A.《南京条约》对华的影响力有限B.清朝从此改变了传统外交政策
C.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清政府的权威受到冲击和挑战
2022-01-12更新 | 51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南京条约》是以西方世界通行的两国君主名义拟定的。可是,在当时部分清朝大臣看来,大清皇帝与英国女王这种“夷妇”并书是奇耻大辱,立此条约无法向历史交代。这说明当时清朝部分官员
A.拒绝向英国妥协投降B.抱守“天朝上国”思想
C.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D.力争国家主权的完整
2021-12-26更新 | 4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仿真模拟卷(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4年2月,美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抵达澳门后,公使顾圣提出北上赴京向中国皇帝面呈国书和订立和约的请求。并抄送《南京条约》等中文本以供美国使团参考。而两广总督程矞采在回复顾圣时坚持美使团应该在粤候旨,而不宜赴京面圣,且认为中美两国无须缔结条约。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官员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美国追随英国在远东站稳脚跟
C.清政府的举措受限于传统思维D.中美相互妥协实现利益最大化
6 .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君臣的态度是
A.“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惟贵国所定条款,期于永久遵行。”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D.“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2021-05-28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843年开埠前,上海县人口只有50万;1862年,上海仅市区人口就达300万,外来移民占80%以上,既有周边地区的移民,也有英法美等国的侨民。1846年,上海出口货值仅占全国总量的16%;1865年,上海占全国对外贸易份额的45%。1913年,外企在上海的总资本达6346万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0.34%;20世纪30年代,约46%的外国投资集中在上海。短期内,上海的跳跃式发展
A.表明城市近代化开始起步B.反映近代上海社会风气彻底西化
C.缘于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D.说明传统城市已经转向近代城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