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之后,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供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 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综合上述史料可以得出
A.近代时期在华外国人不受任何法律约束
B.近代初期的通商口岸社会局面动荡不安
C.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近代部分沿海城市迅速畸形地繁荣起来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三: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四:图二

材料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5)图二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6)依据材料五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2016-11-18更新 | 5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下列描述明显有思想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广东”
B.“洋务运动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鸦片战争后出现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危机”
D.“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与洋务运动有关”
2020-03-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千年来,伟大的伦理与宗教传统已经构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图景。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

——摘编自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华贸易维持英国航船十万吨,而这又是可能大为扩张的,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同时又为印度的出产提供销路,……。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恳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的迂腐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曼彻斯特商会上首相和外交大臣备忘录。1836年2月


(1)当时“对华贸易”中“印度的出产”指什么?这一“出产”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2)当时中国确实“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了吗?为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英国商人认为“对华贸易”除了为“英国制造业”和“印度的出产”提供市场之外还有哪些价值?(不得照抄原文)
(4)英国政府后来是怎样“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并“直接和中国政府接触”的?
(5)据你所学知识,英国商人由此从中国具体得到了哪些利益?
6 .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
B.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7 . 下图是1914年版某机构的徽章。从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徽章所反映出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这一机构
A.即 “三省六部”中的“工部”B.在中国上海土生土长
C.管理阶层由多国组成D.损害了中国主权完整
2019-11-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80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上海卷)
9 . 法律作为维系人类正义的工具,具有超越时空地域的永恒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立法。…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第二,礼与法合一,自汉代以来贯彻于历代法典中,礼以道德为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第三,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对个人的地位和权利未给予应有的规定。第四,重视刑事立法,其残酷性十分突出。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曹海晶《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材料二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材料三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指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约定方式)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企图把人民抑压在绝对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时,人民就有这种权利,人民就有这种义务,来推翻那样的政府,而为他们未来的安全设立新的保障。”

——节选自《独立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立法上的主要不同。
(2)据材料二三,概括西方近代在立法理念上有哪些继承和发展。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并没有运用这些理念内容来保障“未来中国人民的安全。”
2018-12-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中国史不同的历史分期体现出不同的叙事体系,历史观念的更新也影响着历史分期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太平天国政权本身的农村政治并不能为中国提供任何资本主义因素,但起义者的战斗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打开一条可以施展的新格局。相比之下,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衡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午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维新派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挽救民族危机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改革,奋起救亡。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作者以1861年标志性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

(3)运用上述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