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记述,尽管清王朝对与英国交战全无准备,但传统的御外攘夷的武库已经为道光帝编制了“剿”“抚”两套程序。在战争的初期,清王朝由“剿”而“抚”,后又回到“剿”的套路上去,一波三折,回旋再现。这说明清政府战败的直接原因是
A.专制制度腐朽B.社会阶级矛盾激化C.战略方针失当D.统治集团虚骄自大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决裂,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安立甘教会,国王成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高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国王对教会是王权至尊。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也代表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族国家兴盛所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英国民众开始认为英国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到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达到了最高峰。学者们一致认为,伊丽莎白时代标志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

——摘编自蔡骐《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士大夫阶层的最初反应与历史上其面对外族进扰的反应并无二致,他们所关注的不是中国主权利益受到损害,而是传统华夷秩序遭到践踏。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国民众,用恩格斯的话说则是依然“保持平静,让皇帝的军队去同侵略者作战”。而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国家兴盛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原因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的表现。
2022-02-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普职融通部)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中英《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该条款
A.是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对等贸易的待遇
B.激化了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C.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便利了英国扩大在中国的特权
4 . 1843年,英国公使璞鼎查要求让英人进入广州城,因绅民反对而未果。1846年,两广总督耆英应允英人两年后入城。1848年年初,英国公使文翰以武力相要挟,强行要求广东当局践行耆英之约。但广州民众坚决反对英人入城,迫使文翰只得将此问题再次搁置。这说明
A.清廷与西方国家公开勾结B.英国侵略中国的企图落空
C.清朝外交体制趋向近代化D.中国社会矛盾渐趋复杂化
2022-01-01更新 | 34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一轮收官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里的“这场战争”是指
A.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6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等列强闻风提出签约要求,清朝君臣认为,“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性命,制驭之术,全在一切持平”,从而签订了更多的对外条约。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突破了传统外交的束缚
C.对列强采取了分化策略D.初步具有近代外交理念
7 . 马克思指出:“与此同时,在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马克思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维新思潮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动摇了大清王朝统治根基B.激发了中国人的反抗意识
C.直接引发了中国抗英斗争D.打破了清朝天朝上国迷梦
2021-11-21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有英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这些观念旨在
A.抹杀鸦片战争的侵略性B.力推自由贸易的政策
C.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优劣D.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
9 . 19世纪80年代,有人上书痛斥海关征收关税的乱象:“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致华商人人气短。”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洋人利用片面最惠国待遇巧取豪夺B.中国海关管理半殖民地化严重
C.中国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差别显著D.关税管理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
10 . 1854年,英国的棉布大量积压在中国口岸的仓库中,被认为是“最无价值的东西,比寻常的包装材料一—杭州粗棉布,还要便宜和无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棉布输入量过多
B.中国关税税率较高
C.中国民众购买力低下
D.英国棉布质量较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