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1853年春,法国驻中国领事在给法国政府的公文中提到:几个星期以来,南京等地洋布一匹也销售不出去,就连鸦片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材料表明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当时的中国
A.国内政治形势变动B.民众自发抵制英法联军的侵略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 .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道光帝起初并不愿意订约,但虽“愤闷(懑)莫释”。也“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在他看来订立条约是中国“相待以诚”,“从此通商。永相和好”,对方“亦应以诚相待”。这反映了清政府
A.具备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极力维护天朝大国心态
C.主动抛弃闭关锁国政策D.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认识
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研究有阶级性B.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
C.历史认识有时代性D.文字史实主观色彩浓厚
2021-02-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线上学习阶段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D.通商口岸传教权
7 . 1842年9月1日,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主动向英国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办理”,“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这表明清政府
A.缺乏近代国家意识B.改变天朝上国观念
C.迎合西方列强侵略D.提出治外法权观点
8 .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借此通商,永相和好。“清廷签约代表耆英也认为。“惟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要议,立定章程,尽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
A.国家平等交往原则在中国确立B.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形成理性判断
C.传统天朝体制的影响逐步消除D.中国外交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9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释
1《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
千一百万银元
2《南京条约》补充条约: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西方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开启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
进行商品输出
4《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A.1B.2C.3D.4
2021-01-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东南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又开放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又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主动顺应资本主义的潮流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D.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