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表是近代中国与主要贸易国(地区)对外贸易的相关数据(所占百分比),由此判断①和②最有可能是
年份
从何输入
1871—18731881—18831891—18931901—19031909—1911
香港32.536.251.241.633.9
       34.723.820.415.916.5
       3.74.94.712.515.5
       0.53.74.58.57.1
       0.20.20.60.83.5

A.英国和日本B.美国和德国
C.英国和美国D.德国和日本
2022-03-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2 . 从1861年开始,英国人赫德执掌大清海关48年之久,下表为其在职期间海关征税金额表
时间金额(单位:万两)
1863638
18771206
18872054
18972275
19073386

——数据摘编自赵长天《赫德传》等


据此可知
A.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中国海关事业获得发展
C.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D.清政府无力维护领土主权
2020-07-0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0届高三第二次仿真联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是1870~1905年上海对外贸易情况统计。据此可推知,晚清时期的上海(     
年份上海外贸进出口值(万关两)上海人口(包括英法租界、华界人口)上海人均外贸值(万关两)全国人均外贸值(万关两)
18707953.0约65.3万121.8
18757667.0约67.4万113.7
18809222.5约68.7万134.2
18858707.1约70.6万123.30.504
18909899.3约75.7万130.8
189516884.0约84.1万200.8
190020412.9约111.6万182.9
190536634.3约122.7万298.62.519

A.外贸居于中国首位B.扭转了贸易逆差局面
C.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与世界市场联系加深
4 . 据有关统计,汉口的洋行数1892年为45个,1905年增至114个,进出口额1903年达1200万两,1905年突破3500万两,由此可知
A.区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B.外国洋行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
C.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下表是学者对清朝前、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进行的统计(数量:个;比例:%)。清朝的、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变化反映出晚清政府
A.熟悉国际交往规则B.外交观念转型艰难
C.力图摆脱条约体系D.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7 . 1861年起,英国人赫德开始了对中国各地海关长达半个世纪的管理。他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腐败现象。这主要反映出赫德
A.把关税自主权还给了中国
B.是英帝国主义的侵华帮凶
C.推动了中国海关的发展
D.是完全听命于清廷的外籍官员
2020-02-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1842—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统计简表
国别俄国英国美国法国瑞典挪威尼泊尔德国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鲁巴西朝鲜刚果墨西哥其他
条约数597212411124517711252262171131

下列关于表格条约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②俄国在鸦片战争期间趁机侵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③英德法俄美日意奥等国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④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0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068高中历史

9 . 材料一

时间古代统治者思想言论
清朝乾隆: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以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购买中国书籍。

材料二

时间中国近代外交政策
1858年清政府将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设在上海(也叫南洋通商大臣);在天津新设“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后来由直隶总督兼任(也叫北洋通商大臣)。
1861年奕䜣《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京师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责成也。查各国事件,向有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
1865年赫德给总理衙门写《局外旁观论》:“派委大臣驻扎外国,与中国有大益处。在京所住之大臣,若请办有理之事,中国自应办。若请办无理之事,中国若无驻其本国,难以不照办”。
1876年12月1日晚,郭嵩焘等30余人从上海港冒雨登舟,赴英。郭嵩焘最先提出理性外交,最早倡议设立驻外领事馆,并担任近代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

材料三: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随着国际法传入中国,迫于外交形势的压力,中国人开始接受并运用其核心内容——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安树彬《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以前统治者对于外夷来华持什么态度?
(2)材料二中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外交体制的前后变化?
10 .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对外交涉事宜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交机构的雏形。

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郭嵩焘就任驻英国大使,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和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第一步。

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据《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型》整理

材料二   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材料三   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七十年代外交成绩突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法建交的意义。
2019-04-05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