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1898年1月17日,有官员给清廷的奏折中认为,可分期还清对日赔款,让日兵继续留驻威海卫,但日本政府不但不接受,而且还要求清政府在1898年5月8日前必须把赔款付清。日本的这一要求说明(     
A.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亟须资金B.清政府以夷制夷的计划破灭
C.明治维新过程中出现资金断裂D.英日在侵华上既斗争又妥协
2 . 甲午一役,清朝政府辛苦经营了十余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海军精华损失殆尽,漫长海岸线门户洞开,而群敌环伺,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张之洞曾言:“及今力图补救,夜以继日,犹恐失之,若再因循游移,以后大局何堪设想。”据此可知,张之洞意在强调(       )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B.“中体西用”的失败
C.海防建设的迫切性D.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3 .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伸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
4 .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材料意在说明甲午战争(     
A.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
C.弥合了各救国方案间的分歧D.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2022-06-24更新 | 516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南京条约》造成割地赔款B.中法战争瓦解中越宗藩关系
C.《马关条约》引发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军队无恶不作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些不平等条约。
(2)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农民革命的纲领”指的是?
7 . 1896年8月,李鸿章访问美国,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采访。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李鸿章:“你们(包括欧洲)曾提出必须来清国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建设铁路、电讯等,以及帮助我开发利用资源。但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坚持这点,我们欢迎。”这表明
A.美国垄断资本家企图对华商品输出B.美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均优于中国
C.李鸿章认识到了中美本质上的差距D.清政府接受外资以维护主权为前提
2022-05-18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梁启超指出:“是役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有丝毫不能假借者焉。”梁启超意在强调
A.国家实力决定战争走向B.精英群体影响外交成败
C.文明程度制约国家发展D.国际局势主导外交策略
9 . 清政府租用英商怡和公司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送士兵,李鸿章认为“日敢无故击沉,英人必不答应”。丰岛海战后,他又照会各国公使,声明“日先开战”,请求列强根据“万国公例”谴责日本,帮助调停。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已深谙国际法和外交制度B.对战争爆发缺乏足够准备
C.灵活利用列强间利益冲突D.仍有天朝上国观念的残余
2022-04-18更新 | 502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平等条约往往是强国通过武力以及其他各种手段胁迫弱国,将本国单方面的要求和权利逼使弱国以条约的形式予以承认,并要求弱国严格履行相关义务。因此,不平等条约都是强国获利,弱国则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丧失国家主权而沦为强国的附属国。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种不平等的条约,故而对中国的危害极大。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