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一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此运动为(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3 . 下表是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
时间1840~1842年1865~1878年1894~1895年1900年
战争鸦片战争阿古柏侵占新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事件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
A.清廷已失去对地方的控制B.帝国主义对华威胁日益加深
C.中国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D.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材料所说运动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2022-01-22更新 | 802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近代中国前期(1840-1910年之间)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不少于5件),归纳所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2022-01-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C.阻止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团体用于联络、传递消息的信物拓片。该团体的抗争
A.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
C.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促使帝国主义者对华策略改变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0年6月,清王朝向外国列强宣战、东南地区的张之洞、刘坤一等督抚出于各自利益,谋求维护东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与英国等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使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这一事件表明
A.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C.清朝统治根基已严重动摇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朝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而无须根据条约的规定,要等到平定叛乱以后才能进行贸易。而清廷的想法正如恭亲王所说,英国人“不但不虑其为害,转可以为我所用”。此后,英国对太平军朝廷的干涉应当被视为卜鲁斯为稳定中英关系而做的全面努力的一部分。当考察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时,我们立刻会遇到的困难是,不能完全用纯军事方面的理由来解释。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义和团和清军在中国北部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国是想通过刘坤一(南京的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刘坤一、张之洞向英国政府保证,将“不惜代价,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一切权益。继英国之后,美、德、法等帝国主义也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地土广阔、民气坚劲”“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国是不易实现的。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从这两次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