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近代中国前期(1840-1910年之间)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不少于5件),归纳所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2022-01-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而无须根据条约的规定,要等到平定叛乱以后才能进行贸易。而清廷的想法正如恭亲王所说,英国人“不但不虑其为害,转可以为我所用”。此后,英国对太平军朝廷的干涉应当被视为卜鲁斯为稳定中英关系而做的全面努力的一部分。当考察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时,我们立刻会遇到的困难是,不能完全用纯军事方面的理由来解释。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义和团和清军在中国北部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国是想通过刘坤一(南京的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刘坤一、张之洞向英国政府保证,将“不惜代价,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一切权益。继英国之后,美、德、法等帝国主义也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地土广阔、民气坚劲”“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国是不易实现的。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从这两次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二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火车道?你对此如何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意向指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019-01-24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金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革命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由各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指出近代中国人民始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用史实概括说明“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材料二: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2)材料二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列宁的夺权方式有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苏俄革命的道路与中国毛泽东式的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概括说明出现不同的原因?

2018-03-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017-11-02更新 | 34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
6 .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017-11-18更新 | 172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